[发明专利]相位检测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2912.0 | 申请日: | 200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雅各布斯·阿德里安乌斯·文欧伦;威纳德·文斯洛顿;托马斯·斯多克;米夏埃尔·欣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G01D3/02;G01R19/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 检测器 系统 | ||
1.一种相位检测系统(100),包括:
输入端(101);
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113);
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03、113);
平均单元(107);
偏置单元(122);和
比较器单元(126),
其中,输入端(101)耦连至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和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13),并且其中输入端适用于向相位检测系统(100)提供输入信号;
其中,平均单元(107)耦连在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与偏置单元(122)之间以及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13)与偏置单元之间,其中平均单元(107)适用于产生中间信号;
其中,偏置单元(122)进一步耦连至输入端(101),并适用于通过将信号强度的预定偏置施加至由输入信号和中间信号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信号上,来产生两个可比较的信号;并且
其中,比较器单元(126)耦连至偏置单元(122),并适用于通过将两个可比较的信号进行比较,来产生指示输入信号的相位的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第一峰值检测器(103)是最大峰值检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第二峰值检测器(113)是最小峰值检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系统进一步包括状态机(137)。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状态机(137)耦连至由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13)、平均单元(107)和偏置单元(122)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状态机(137)适用于产生状态信号,所述状态信号确定哪些信号被施加至比较器单元(107)和/或哪个峰值检测单元用于抽取输入信号的样本。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状态机(137)适用于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直至满足预定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预定的条件是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唯一地表征输入信号的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平均单元(107)适用于产生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的信号和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13)的信号的算术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预定偏置被设置为小于输入信号的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预定偏置被设置为大于输入信号的噪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相位检测系统(100)进一步适用于产生边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相位检测系统(100)适用于在输入信号等于中间信号时产生第一初步的边沿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相位检测系统(100)适用于在中间信号等于零时产生第二边沿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相位检测系统(100),其中偏置单元包括电压源(129)和/或与规定阻抗组合的电流源(129)。
16.一种检测输入信号的相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用第一峰值检测单元(103)对输入信号进行取样,产生第一取样信号;
通过用第二峰值检测单元(113)对输入信号进行取样,产生第二取样信号;
从第一取样信号和第二取样信号产生中间信号;和
通过在比较器单元(126)中对中间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来产生输出信号,其中,在比较之前,预定偏置被施加至中间信号和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上,并且输出信号指示输入信号的相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提供第一状态信号,所述第一状态信号触发第一取样信号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X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X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29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