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17868.6 | 申请日: | 200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乔恩·戈德斯顿;迈克尔·E·凯纳;卡斯滕·埃格德;塔德奥·T·图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设备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通信系统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操作一种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广泛应用于语音和数据通信、远程监控、定位和其他目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移动电话、信息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和便携式计算机。技术进步通过减小总尺寸而增加该设备的便携性。
无线通信设备可使用射频(RF)信道进行通信,例如850兆赫兹(MHz)或900MHz频带的全球移动系统(GSM)通信系统,1800MHz频带的数字通信系统(DCS),或1900MHz频带的个人通信系统(PCS)。无线通信系统还可工作在其它无线信道,例如工作在1.575千兆赫兹(GHz)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在2.4GHz的蓝牙,和使用1.92GHz到1.98GHz的频谱进行发射和使用2.11GHz到2.17GHz的频谱进行接收的通用移动电信服务(UMTS)。
通常,无线通信设备可具有不同的设计,例如“直板型”、“滑盖型”和“折叠型”。直板型无线通信设备一般包括:主壳、用作数据输入装置的键盘、用作数据输出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在主壳内的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
滑盖型无线通信设备一般包括:主壳、滑盖、和将滑盖连接到主壳上的铰链单元。主壳内包含数据输入和输出设备,以及发射和接收数据的模块。滑盖可以在主壳上水平地推动/滑动,并在弹簧机构的作用下离开主壳旋转。
折叠型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主壳、翻盖和铰链单元。铰链单元将翻盖连接到主壳上,因此使翻盖能够旋转。折叠型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翻盖的旋转打开和闭合。当折叠型无线通信设备处于空闲模式时,翻盖覆盖在主壳上。当折叠型无线通信设备处于通信模式时,翻盖离开主壳。
当前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问题之一是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这限制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在操作中,当滑盖或翻盖离开主壳时,无线通信设备的长度增加。这可能导致较差的RF性能,还可能降低无线通信设备设计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在各个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相似的元件,并且附图和以下详细说明一起合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表示各种实施例并说明都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原理和优点。
图1表示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其中实现有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一侧视图的示例。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铰链组件的第二侧视图的示例。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detent)的第一视图的示例。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一顶视图的示例。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二顶视图的示例。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三顶视图的示例。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一视图的示例。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二视图的示例。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制动器的第三视图的示例。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铰链组件的第一部分的顶视图的示例。
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通过铰链组件的第二部分布线的互连线缆的顶视图的示例。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操作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附图中的元件被简便和清楚地示出,并且不必按比例画出。例如,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放大附图中的一些元件的直径,以有利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第二外壳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外壳部分。此外,第二外壳部分适合于相对于第一外壳部分进行同时的平移和旋转运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第一外壳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外壳部分。第二外壳部分相对于第一外壳部分执行同时的平移和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7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