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80011883.X | 申请日: | 2006-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6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明;佐伯真一;杉森康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电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H04R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电容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焊料焊接不良及传声器安装时发生倾斜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背景技术
图4表示现有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一例。该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具有如下构造,在具有音孔1的有底金属制筒状壳体2内,向远离音孔1的方向依次层叠振动片环3、振动片4、衬垫5、背极6、背极架7、闸环8、基板12等各部件,通过将壳体2的端部铆接在位于部件上端的基板12的接地电极图形14上而形成卷曲部(铆接部)13,而将上述各部件固定成一体。基板12在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内部设置有导线图形9和电路10,在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外部设置有端子电极图形11。在这种情况下,基板12通过电镀等形成电极图形11、14和导线图形9,这些图形部分通过电镀工序的控制决定其厚度。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WO 2005/013641A1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153392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在回流槽的焊料焊接工序中,将外部的端子电极图形11焊料焊接在安装基板(图示略)的端子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回流槽的焊料焊接处理平滑,防止短路等造成的焊料焊接不良或者减轻卷曲部的热影响,如专利文献1、2所示,使在基板12上形成的端子电极图形11比壳体2的卷曲部13的顶部更突出,进行上述回流槽的焊料焊接工序。
然而,对于基板12的端子电极图形11,即使进行电镀控制也会在图形厚度上产生偏差,而且壳体2内层叠的部件的厚度尺寸的偏差累加,进而,卷曲部13的突出量依卷曲部13的加工精度出现偏差。其结果,使得相对卷曲部13的端子电极图形11的突出量不稳定,从而造成回流槽的焊料焊接不良或者在安装时安装基板上的传声器姿态不良(倾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其能够防止回流槽的焊料焊接不良或者安装时安装基板上的传声器姿态不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即,提供一种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其在筒状成型的壳体内固定有基板和在该基板上层叠的部件,其包括:设置有端子电极图形的基板;具有音孔的顶板;以及设置有向内伸出的内锷部和向内弯曲的卷曲部的壳体,其中,基板设置在内锷部,端子电极图形比内锷部向外突出,顶板被配置在卷曲部。
此外,也可以将内锷部和卷曲部相对配置在壳体的两端部,或者,也可以将顶板配置在层叠于基板上的部件的最上部。
进而,也可以是卷曲部通过铆接壳体的端部而形成,顶板与所述卷曲部接触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相对于决定厚度尺寸的壳体的内锷部,在该内锷部设置基板并使端子电极图形突出,因此,与以往那样的部件的厚度尺寸偏差的累加和卷曲部的加工精度无关,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端子电极图形突出,从而能够避免回流槽的焊料焊接不良或者安装时安装基板上的传声器姿态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剖面图(相当于图2C的F-F线剖面)。
图2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立体图;图2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立体图;图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平面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剖面图;
图4是现有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在图1-图3中,对于与图4相同部件附加相同的标记,并且省略不必要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电株式会社,未经星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18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