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力、慢恢复弹性腰部的一次性套穿尿布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3288.1 | 申请日: | 200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格雷戈里·阿什顿;福田英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肖鹂;葛青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恢复 弹性 腰部 一次性 尿布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弹性带的吸收制品。所述弹性带显示慢恢复伸长性质。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弹性带的吸收制品,所述弹性带在恢复时显示递增的力。
发明背景
人们早已知道,吸收制品,例如常规带式尿布、套穿尿布、训练裤、卫生巾、短裤护垫、失禁贴身短内裤等,能够提供接收和容纳尿液和/或其它身体渗出物的有益效果。为了有效地容纳渗出物,制品应提供围绕穿着者的腰部和腿部的紧密贴合性。诸如常规尿布的制品一般包括由扣紧部件可释放地连接的前腰部分和后腰部分。应用常规尿布通常由护理人员与仰卧的穿着者完成。这种尿布可允许护理人员容易地应用,但通常使得穿着者很难自我应用。此外,常规尿布可能难以在穿着者站立时应用。
一部分是为了解决与常规尿布有关的问题,例如与自我应用和站立应用相关的一些困难,人们研发了一次性套穿尿布。套穿尿布设计用于在允许自我应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容纳渗出物。套穿尿布一般包括前腰区、后腰区和位于其间的裆区。可将前腰区与后腰区连接以形成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通常,可以预接合构型制造套穿尿布,以使前腰部分和后腰部分不需要在穿用前由穿着者或护理人员来连接。在一个具体方面,套穿尿布已流行用于能够走路并且可能处于入厕训练阶段的儿童。套穿尿布可作为介于常规尿布和内衣之间的过渡产品为儿童所使用。套穿尿布对于正在进行入厕训练并试图不再依赖护理人员的儿童来讲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要想与常规尿布相比具有实质性的改进,套穿尿布不仅应当允许自我应用,而且应当提供使自我应用更容易的机制。
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套穿尿布难以由儿童自我应用。很多套穿尿布具有穿着期间环绕儿童腰部的套穿尿布部分中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允许套穿尿布围绕儿童的腰部紧密适形地贴合。弹性元件还允许套穿尿布适合一定范围的体形和尺寸,从而使套穿尿布显示一定程度的定制贴合性。虽然弹性元件在应用后是有益的,但弹性元件可能会妨碍应用,尤其是自我应用的过程。在应用期间,套穿尿布的腰部开口可能自其松驰尺寸变大。对特定儿童穿着者体形而言,通常有必要增大腰部开口。在将套穿尿布自儿童脚部拉到臀部时,儿童的围长一般增加。理想的是,在应用过程中套穿尿布保持增大的腰部开口。具体地讲,在整个应用过程中,腰部开口周长应保持大于腰部开口必须在其上通过的儿童的围长。对儿童的研究显示,根据多种因素,例如儿童的体格大小、灵敏性、力量以及注意力集中度,自我应用衣服(例如,内衣或套穿尿布)可能需要约12秒至约2分钟的时间。自我应用典型地可能需要约15秒至约30秒的时间。
然而,现有的套穿尿布一旦被伸长就不能保持增大的腰部开口。套穿尿布内的弹性元件可施加一定的力使腰部开口收缩。儿童或护理人员可能需要施加横向力以便增加套穿尿布的腰部开口尺寸或保持腰部开口尺寸。如果套穿尿布的腰部开口在某个特定应用时间紧缩到小于尿布必须在其上通过的儿童围长,则可能需要施加横向力。例如,臀部区域典型为套穿尿布必须在其上通过的最大围长。当尿布在应用期间通过臀部时,如果尿布的腰部开口小于围绕儿童臀部的臀围,则可能需要对套穿尿布施加横向力。
也应当了解,对穿着者身体压紧的任何紧缩力都会产生摩擦,而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克服该摩擦。如果套穿尿布在应用时与穿着者的身体接触,腰部开口必须继续扩大,这会导致增加弹性元件的应变。增加应变通常导致法向力增加,从而进一步使儿童必须克服的摩擦力增加。如果儿童的灵敏性和力量有限,增加摩擦力就会使儿童无法成功地穿上套穿尿布。
此外,在套穿尿布沿着腿部向上拉动时,穿着者的身体结构可能成为应用的障碍。臀部可作为障碍绊住套穿尿布的腰部边缘并有效阻止套穿尿布进一步向上移动。因此,可能需要将腰部开口扩大到一般大于臀围的周长。在当前制品中由弹性元件显示的力可能使腰部周长扩大对应用者来讲困难,而对儿童来讲可以说是不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