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交联高分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组合物、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和粘接性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2562.3 | 申请日: | 200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新谷武士;天池正登;岛田幹也;河村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290/06;C08L53/00;C09J153/00;H01B1/06;H01M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堃;左嘉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交联 固体 电解质 组合 粘接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电池、电容器、传感器、电容装置、EC元件、光电转换元件等电化学用器件材料、固定剂等有用的高分子和交联高分子、以及使用这些高分子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组合物、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和粘接性组合物。
本申请以2005年1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014195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了以在酯部位具有聚环氧烷链的丙烯酸酯衍生物作为重复单元的高分子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已知例如含有交联型高分子的基体成分(A)和电解质盐(B)、由该基体成分(A)的聚合反应制作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作为该基体成分(A),至少含有尿烷(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A1)和下述式(1)所示的聚合性单体(A2)(参照专利文献1)。
[化1]
(式中,R10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R102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4的酰基,k’、l’、m’各自独立地表示1~20的整数。)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至少含有式(2)所示的单体(A3)和式(3)所示的单体(A4)而成的单体混合物共聚得到的多分支高分子和使用了这些多分支高分子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化2]
(式中,R111~R1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R114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4的酰基,n’表示1~20的整数。)
[化3]
(式中,R115~R1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R118~R12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4的卤代烷基。但是,R118~R122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4的α-卤代烷基。)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和使用了该组合物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含有嵌段共聚物和酯化合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链段(A5)和链段(A6),所述链段(A5)含有10~100摩尔%的选自下述极性单体1、极性单体2和极性单体3中的至少1种极性单体作为构成成分,所述链段(A6)含有小于10摩尔%的该极性单体作为构成成分。
极性单体1:具有至少1个聚合性不饱和键和选自羟基、腈基、羧基、氨基和酰胺基中的至少1种官能团的极性单体。
极性单体2:式(4)所示的极性单体。
[化4]
(式中,R201和R202各自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R203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或苯基,t表示1~25的整数。)
极性单体3:式(5)所示的极性单体。
[化5]
(式中,R204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R205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苯基,f和g各自独立地表示1~20的整数。)
但是,上述公报中记载的任一高分子固体电解质都没有全部满足热特性、物理特性、离子电导率。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作为电池隔板的接合方法,记载了用由聚偏氟乙烯构成的多孔粘接性树脂层进行接合的方法。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使用的粘接树脂不溶解于电解液而形成多孔膜,通过使空孔率和膜厚变化能够调节离子电导率。
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将电极和隔板粘接的电极/隔板接合体,记载了负载粘接剂组合物的电池用隔板。此外,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使含有多官能异氰酸酯和反应性聚合物的热交联性粘接剂组合物负载到多孔基材上的方法。
但是,使用了这样的粘接剂的粘接方法难以保持使用时的粘接强度,存在必须将腈化合物、丙烯酸改性氟树脂导入到不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热交联性粘接剂中从而赋予电解液特性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16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1813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2409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17260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曹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