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调装置、接收装置以及解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1070.2 | 申请日: | 200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门田行广;竹内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调 装置 接收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接收OFDM(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OFDM接收装置的解调装置,该OFDM信号的1个码元间隔由保护间隔和有效码元间隔构成,在保护间隔内对有效码元间隔的后面一部分进行循环复制,特别涉及分集结构的接收装置中的时钟再生技术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技术。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上述解调装置的接收装置以及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分集结构的OFDM接收装置在多个解调模块中存在作为主模块的模块,只在该模块中进行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将该结果也用于其它的解调模块,所以当作为主模块的模块中接收信号的电平下降等,而无法顺利实现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时,其他模块也会受其影响,所以解调性能会大幅恶化。
作为改善方法,在所有的解调模块中生成用于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的相关波形信号,合成或者选择各解调模块的上述相关波形信号,根据其结果进行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从而构成为不依赖于1个模块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可考虑合成由各支路接收到的ODFM信号本身,生成其相关波形信号,而用于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但在这种方法中,为了合成ODFM信号而需要在各支路之间使相位一致,为此另外需要检测由各支路接收到的ODFM信号间的相位差的电路和校正相位差的电路。但是,在合成相关波形信号时,可以构成为不需要检测和校正各支路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8833号
但是,各解调模块具有将接收信号的大小调节到某一电平的AGC(自 动增益控制)单元,在使用通过上述AGC单元调节增益后的复数基带OFDM信号生成相关波形的情况下,在合成或者选择上述相关波形信号时,如果是乘以与各解调模块的相关波形信号的峰值成正比的值后进行合成的结构或者选择峰值较大的波形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则受到AGC的电平调节的影响,存在接收功率等小、噪声成分的比例较大的信号的相关波形的峰值也变大的可能性,如果将通过对该相关波形乘以峰值而合成的合成相关波形、或者通过该峰值而选择的选择相关波形用于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则可能会使其性能大幅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调装置,该解调装置具有分别接收1个码元间隔由保护间隔和有效码元间隔构成的OFDM信号,由OFDM信号解调出码元数据的多个解调模块;以及对从上述多个解调模块输出的解调数据进行合成而生成合成解调数据的合成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解调模块分别具有:AGC单元,其生成AGC控制信号以将接收信号的大小调节为固定的电平;以及相关检测单元,其检测被上述AGC单元增益调节后的复数基带OFDM信号和将上述复数基带OFDM信号延迟了有效码元间隔后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波形,该解调装置还具有相关合成单元,其合成从上述解调模块的上述相关检测单元输出的上述相关波形信号,生成合成相关信号,上述相关合成单元将基于从上述解调模块的各个上述AGC单元输出的上述AGC控制信号所表示的增益值而计算出的系数分别与各自的相关波形信号相乘,对该相乘结果进行相加而生成合成上述相关信号。
根据本发明,具有可以抑制由于接收信号功率较小等造成的噪声成分的比例较大的相关波形的影响,能更准确地进行时钟再生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位置再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解调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另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又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解调装置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另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又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解调装置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所使用的相关合成部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1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放大装置及程序
- 下一篇:使用电镀制造金属/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