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绞式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875.0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5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锋;冯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55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绞式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阻尼器,尤其是一种能够抑制输电线路由于外界因素而产生振动、线夹与阻尼线构成为一整体的预绞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由于对地挂点高,跨距大,微风振动十分严重,存在发生线缆疲劳断裂及夹具的磨耗与破损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需在输电线路上安装阻尼器,以抑制架空线缆的微风振动。
目前,将阻尼线通过夹头与导线、地线(OPGW)相连接是在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中对导线、地线(OPGW)进行防振的常用措施。其中,阻尼线与导线、地线(OPGW)夹持部分多采用铸铝或铸铝合金夹头,夹头重量较大,且通过将夹头与线缆(导线、地线(OPGW))固定连接,从而将阻尼线与线缆构成刚性连接,因此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和线缆损伤。另外,由于公知的阻尼器由一根阻尼线结合多个夹头构成,需在现场进行多个部件的组装,因此施工复杂、困难,而且,每一夹头与阻尼线和线缆之间是采用螺栓相连接,从而导致阻尼器整体重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夹与阻尼线构成为一整体、通过预绞丝与线缆相连接的预绞式阻尼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绞式阻尼器,其中,该预绞式阻尼器具有一阻尼线,所述阻尼线至少两端分别设有一线夹,且该线夹的一端与所述阻尼线压接成一体,所述线夹的另一端形成一与线缆相配合的V型卡合部,所述V型卡合部上设有一V型槽,多股预绞丝贯穿所述V型槽,所述预绞丝缠绕连接于所述线缆。
如上所述的预绞式阻尼器,其中,所述线夹的V型槽位于所述V型卡合部的下部,且该V型槽的开口方向与V型卡合部的开口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预绞式阻尼器,其中,所述阻尼线的中部固定有线夹。
如上所述的预绞式阻尼器,其中,所述阻尼线上固定有多个线夹。
如上所述的预绞式阻尼器,其中,所述线夹是由铝合金或铝材构成的线夹。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通过预绞丝将阻尼线与输电线缆相连接,从而实现了阻尼线与输电线缆之间的柔性连接,克服了公知技术中由铸铝或铸铝合金夹头将阻尼线与输电线缆刚性连接,易造成应力集中的缺陷。
由于采用预绞丝与输电线缆相连接,所述阻尼线与线缆间为柔性连接,因此减少了对线缆的损伤,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由于线夹与阻尼线构成为一整体,较公知技术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便于施工,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适用进行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可在各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大跨越导线、地线和OPGW上进行应用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的特征、效果、和所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有更加清楚和全面的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绞式阻尼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与输电线缆相连接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与输电线缆相连接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绞式阻尼器1,具有一阻尼线14,所述阻尼线14至少两端分别设有一线夹12,且该线夹12为一整体结构,其一端与所述阻尼线14通过压接构成一体,所述线夹12的另一端形成一与线缆相配合的V型卡合部13,所述V型卡合部13上设有一V型槽15,多股预绞丝11贯穿所述V型槽15,所述预绞丝11缠绕连接于所述线缆2。
本实用新型的预绞式阻尼器1的线夹12与所述阻尼线14的连接端形成为一环形部16,所述阻尼线14贯穿该环形部16,通过压接使线夹12的环形部16与所述阻尼线14构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线夹12上设置的V型槽15位于所述V型卡合部13的下部,且该V型槽15的开口与V型卡合部13的开口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未经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