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式水利调砂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881.5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昌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65200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利 调砂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砂机。
背景技术
由于江河改道使两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每年用于江河疏浚的费用数以百万计、千万计。内河还好办,界河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是世界第十大河流,现今流域内植被破坏、湿地萎缩、支流纵横,主航道不断向中国一侧滚动,国土大面积流失。究其原因是和全球的气候变化分不开的,主要是受温室效应和中北亚地区沙化及生态链破坏所致。因而造成流域内的干旱、洪涝现象不断出现。受其干旱影响,江边植被大面积死亡,江底长期露出水面,使得草木不规范生长,小岛不断出现,河床无法稳定。加之过度采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使地面裸露。中国处于黑龙江的南岸,江边植被处于背阴处,植被的根系不发达,生长能力弱,只能靠泥沙江岸来抵水。背阴处的江岸结冻深且解冻慢,每当春汛到来之际,正是解冻之时,在解冻期间泥沙无法结合,因此江水就轻而易举地将泥沙带走。同时因解冻慢,造成河床下部暖层的强受力,从而掏空河床,引起江岸大面积塌方。这就是主航道不断向中国一侧滚动的主要原因,也是河套平原多在北岸的主要原因。为了治理支汊流,防止江河改道,现在普遍采用斗式调砂机。传统的斗式调砂机以燃料作动力,调砂能力有限,而且费用极高,每调一立方米砂子需要80余元人民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传统的斗式调砂机以燃料作动力,调砂能力低,而且费用极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船式水利调砂机。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省能源、调砂能力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船体6、连杆11、左纤绳10、右纤绳1、左牵引架9、右牵引架7、调砂机8和动力伞组成,动力伞设置在船体6的前方,连杆11的前端与动力伞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杆11的后端与船体6的前端固定连接,左纤绳10的前端与动力伞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左纤绳10的后端与船体6的左后弦相连接,右纤绳1的前端与动力伞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右纤绳1的后端与船体6的右后弦相连接,调砂机8通过左牵引架9和右牵引架7与船体6的后部相连接,调砂机8的下部设有翻砂铲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动力伞朝向水流的下游,调砂机8朝向水流的上游,将调砂机沉入水底(河底、江底),动力伞在水流的推动下,带动船体和调砂机向下游行进,调砂机下面的翻砂铲将泥砂翻起,然后被水流带走,进入到稳砂、固砂的施工断面上将其稳固,使支流河底逐渐隆起,达到截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调砂施工时是以水流为动力,不需要任何能源,适用于任何江河流域的河流支汊的治理。可以完成斗式调砂机难以完成的大型疏浚工程,而且疏浚费用极低,每调一立方米砂子大约只需要八分钱人民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果用于黑龙江大小支汊的治理,它能有效的保证国土不再流失,它能让已经淤死的航道从新通航并且使其永远畅通无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动力伞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由船体6、连杆11、左纤绳10、右纤绳1、左牵引架9、右牵引架7、调砂机8和动力伞组成,动力伞设置在船体6的前方,连杆11的前端与动力伞的中部固定连接,连杆11的后端与船体6的前端固定连接,左纤绳10的前端与动力伞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左纤绳10的后端与船体6的左后弦相连接,右纤绳1的前端与动力伞的右端下侧固定连接,右纤绳1的后端与船体6的右后弦相连接,调砂机8通过左牵引架9和右牵引架7与船体6的后部相连接,调砂机8的下部设有翻砂铲15。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伞由右伞翼2、右轴3、右支翼4、中间轴5、左支翼12、左轴13和左伞翼14组成,右伞翼2与右支翼4之间通过右轴3铰接,右支翼4与左支翼12之间通过中间轴5铰接,左支翼12与左伞翼14之间通过左轴13铰接,中间轴5的上端与连杆11的前端固定连接,右伞翼2与右纤绳1的前端固定连接,左伞翼14与左纤绳10的前端固定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船体上的卷扬设备将左纤绳10和右纤绳1向船体的两侧收拢,使动力伞的右伞翼2和左伞翼14收拢与船体平行,再通过左牵引架9和右牵引架7将调砂机8上升到船体上来,这样,船体就可以载着动力伞和调砂机在水面上行走,往返于江河之中,方便调离不同的调砂现场。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调砂机8的下部设有五至十五个翻砂铲15。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翻砂铲的多少是根据水流的大小以及水面的宽度而定,一般翻砂铲的数量越多,调砂机的左右宽度应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昌,未经王玉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