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动力式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432.0 | 申请日: | 200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峯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式排气装置,尤指是一种利用文氏管原理(Venturi)的无动力式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175180),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通风器的侧视图,按现有技术,无动力式屋顶通风器的组成包含一个通风壳罩105、一个异物拦阻器123、一个低压生成管107所组成,现有技术其运行时因低压生成管107的管长只伸入至通风壳罩105内部约1/3垂直管口位置,此时如果外部流动的气体含有雨水或其它异物,则将很容易在气流通过异物拦阻器123和低压生成管107导引入至通风壳罩105时,该雨水或其它异物被一并带入通风壳罩105内部约1/3垂直管口位置后,直接掉落在建筑物内部。由于现有技术设计的缺陷,给业界和消费者一直造成了困扰,因此,是否能提供一种确具功效增进,并提高该项产品使用价值的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确实有其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式排气装置,通过延长低压生成管在T形外管内部的横向长度,有效避免外部气流当中的雨水或者异物掉落在建筑物内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式排气装置,其特点在于,至少包含:
一通风壳罩,为一内设有3个通气孔的容室;
一T形外管,设置于该通风壳罩的容室中;
一低压生成管,设于该T形外管的横向管内部中,
气流经由该低压生成管进入T形外管内部形成一低压区,吸引T形外管底部的气流,并从该通风壳罩的排气口排出气流。
上述无动力式排气装置,其特点在于,该通风壳罩的3个通气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通气孔分别为该通风壳罩的进气口与排气口,第三端通气孔为连接外部的通气口;该T形外管的3个端分别对应该通风壳罩的第一端至第三端的3个气口。
上述无动力式排气装置,其特点在于,该低压生成管为锥状管。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T形外管扩管处设有环状排列的气孔。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该通风壳罩的两侧管口分别安装有一异物拦阻器。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该低压生成管在该T形外管的内部横向延伸设置。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该T形外管的前缘为利于将导入至低压生成管内的雨水或异物加以排放的扩管斜面结构。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该低压生成管的进气口小于出气口。
上述装置,其特点在于,该T形外管的进气口小于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有效避免了外部流动的气体含有雨水或其它异物时,很容易在气流通过异物拦阻器由低压生成管导引至通风壳罩时,雨水或其它异物被一并带入通风壳罩内部约1/3垂直管口位置后,掉落在建筑物内部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无动力式屋顶通风器的侧视图;
图2为现有无动力式屋顶通风器的另一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5-通风壳罩 107-低压生成管
123-异物拦阻器 201-低压生成管
204-T形外管 205-通风壳罩
206-气孔 208-异物拦阻器
209-第三端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的图3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排气装置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