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4644.5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2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熊军;郑再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H05K9/00;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输出 接口 挡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板结构,更详细地,涉及一种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如个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已普遍的应用在各种阶层与领域中,这些电子设备提供使用者执行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是必要的程序,相对的,这些电子设备必须要提供输入输出端子,以供使用者执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由于不同的制造商会提供不同规格的输入输出端子,因此一个电子设备可能要搭接多个不同规格的输入输出端子。而为达到装配上与使用上的方便性,这些输入输出端子通常会整合成一个以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由于多个个不同规格的输入输出端子的集成,以及这些输入输出端子与该电子设备中其他电子元件间的距离过近,因此有必要在该输入输出接口提供解决电磁干扰的手段。
请参阅图1a与1b,这是现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装设于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的电子设备,该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至少一个端子,且该现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包括板体11,该板体11开设有对应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的贯通部111;以及三个弹片12,这些弹片12分别设置于该板体11面对该输入输出接口的侧面,这些弹片12至少具有第一弯折部121与第二弯折部122,该第二弯折部122的端部与该板体11间具有间距h。其中,该弹片12的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的相交处,该输入输出接口挡板装置于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的端子时,抵触至该输入输出接口,从而实现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的缺点不只一个,举例,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的相交处朝向该板体的外部翘起,如果不加以注意,在安装输入输出接口挡板时,第二弯折部的端部很容易造成装设人员的伤害。其次,装设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弹片很薄,而各种输入输出端子有很多缝隙,使得这些翘起来的弹片端部很容易卡到这些缝隙中。再者,当该输入输出接口挡板拆卸时也很麻烦,一旦动作稍微一大,还很容易使得这些弹片变形。此外,于该弹片通过冲压该板体所形成者,则为保持该间距h,需将该弹片多余的一段切掉,但是如果该间距h需要增加高度时,则原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及无法使用,需要另外修改模具,增加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从而能实现防止电磁干扰的目的外,能增加装设时的安全性,并能提高装设时的可靠度与弹片装设调整的灵活度,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除能实现防止电磁干扰的目的外,能增加装设时的安全性,并能提高装设时的可靠度与弹片装设调整的灵活度。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装设于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的电子设备,该输入输出接口具有至少一个端子,该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包括:板体,开设有对应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的贯通部;至少一个弹片,设置于该板体面对该输入输出接口的侧面,该弹片至少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卷曲部,该卷曲部与该板体间具有间距,并于该间距范围内弹性作动,且该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相交处于该板体装设于该电子设备时抵触至该输入输出接口的端子。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除能实现防止电磁干扰的目的外,能增加装设时的安全性,并能提高装设时的可靠度与弹片装设调整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图1a与1b是现有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2a与2b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输出接口挡板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简单说明
11板体
111贯通部
12弹片
121第一弯折部
122第二弯折部
21板体
211贯通部
212固定件
213夹设件
22弹片
221第一弯折部
222第二弯折部
223卷曲部
h、H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4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热插拔的硬盘
- 下一篇:发电机组自投与电子调速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