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消音吸震垫的干式纸质滤网式空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3951.1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光敏 |
主分类号: | F02M35/14 | 分类号: | F02M3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120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经济***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 吸震垫 纸质 滤网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滤器技术,尤其是采用并列双缸化油器的摩托车用空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双缸化油器的摩托车保有量约50万辆,摩托车年需求量达20万辆以上,加上出口,其保有量和需求量分别超过400万辆和100万辆,这些车对空滤器(包括滤芯)的年需求量超过120万只。如此之多的空滤绝大部分是国内空滤器生产企业生产的。尽管有很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空滤器制造技术,但仍然不能满足随着人们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产品品质提高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国外产品的冲击以及国家对摩托车的排放、噪声要求的限制。因而整车生产企业不得不自觉控制空滤器的产品质量。
现在在摩托车上通常采用的空滤器结构基本上都包括空滤器体、空滤器盖和滤芯总成几部分,一方面由于对空滤器的减震降噪的结构设计考虑不够,在摩托车加速,需要向化油器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时,由于空气流速大,空滤器产生的进气噪声较大;另一方面有的空滤器采用纸质滤芯时没有设计滤网,而且对滤芯的折数和折高也设计不合理,导致使用时出现滤芯坍塌,或过滤面积不够,影响过滤效果;还有一方面,随着对发动机性能要求的提高,现在很多发动机设置了二次补气装置,但是二次补气的空气并没有经过过滤,空气质量不好,不能充分发挥二次补气的效果。另外,现有空滤器对空滤器体和空滤器盖的连接多采用螺钉和密封圈进行连接,密封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摩托车用空滤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消音吸震垫的干式纸质滤网式空滤器,消音减震,提高过滤效果,并对二次补气装置提供过滤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消音吸震垫的干式纸质滤网式空滤器,它由空滤器体、空滤器盖和滤芯总成构成,进气口在滤芯总成上,出气口在空滤器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一是在空滤器盖的顶面、进气口A后部位置安装有一块消音吸震胶垫,这利于更好的吸收来自发动机和车架的震动以及由于空滤器内部气流流动产生的噪声,通过多次试验,加装胶皮后来自空滤器的噪音可降低至少1~2dB(A)。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是设计滤芯总成为分体式结构,由纸质滤芯、滤网和两端的滤芯上盖和滤芯下盖粘接为一个整体构成,通过螺钉固定到空滤器盖上,方便定期保养和整体更换;另滤芯采用滤网与滤纸同时粘接在一起的方式,滤网不但能阻挡大的异物与滤纸接触外,还能保持滤纸不变形,更有利于保证有效的过滤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改进是,在空滤器体的前下方位置增设了供二次补气阀用的进气接口,可以同时向发动机的二次补气装置提供过滤后的新鲜空气,更好地发挥二次补气的作用。
另外,为了增加整个空滤器的密封性能,将空滤器盖和空滤器体的结合方式改为采用热合丝进行整体热合连接。
上述结构的空滤器具有较好的消音减震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过滤面积,增强过滤效果,有助于二次补气的作用充分发挥,使过滤效率高,流量阻力小,寿命长,成本低,密封性好,易于更换,可以更好地控制因空气中的尘土和沙粒等有害杂质通过化油器之后直接进入发动机气缸,以减少气缸、活塞、活塞环、气门及气门座的早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空滤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空滤器外形的俯视图;
图3是本空滤器外形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空滤器由空滤器体1、空滤器盖2和滤芯总成构成,进气口A在滤芯总成上,出气口B在空滤器体1上。滤芯总成由滤芯上盖4、滤芯下盖8、纸质滤芯5和滤网6通过优良粘胶粘接为一个整体后,通过四颗螺钉固定到空滤器盖2上。纸质滤芯5采用从韩国进口的AK2066滤纸,其滤纸折数达50折,折高达8.5mm以上,过滤的面积不低于13500mm2。空滤器体1与空滤器盖2采用热合丝7进行整体热合,有效的保证了密封性。
参见图2,针对国内同类产品特别是在加速,需要向化油器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时,空气流速大,产生的进气噪声更大的问题,为此,特意在空滤器盖2的顶面、进气口A后部位置增加了一块厚4mm的消音吸震胶垫3,更好地吸收来自发动机和车架的震动以及由于空滤器内部气流流动产生的噪声,从而增加驾乘舒适性。
参见图3,在空滤器体1的前下方位置设有供二次补气阀的进气接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光敏,未经翁光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3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