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增压柴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3700.3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韦修厦;梁桂桃;刘祝标;蒙丹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B33/40 | 分类号: | F02B33/40;F02B39/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荣玖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柴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柴油机,特别是一种单缸增压柴油机。
背景技术:
进气增压技术在多缸柴油机上已普遍应用,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单缸增压柴油机产品。现有的柴油机增压器,其压气叶轮都是通过一根驱动轴与一个驱动轮联接的形式来驱动,驱动轴与中间体(即压气机叶轮与驱动轮之间的外壳)之间通过轴承来支撑,轴承的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增压器的性能和寿命,压气机叶轮工作转速高达数万转,轴承长期处在一种极高速的条件下工作,比正常工作条件更容易损坏,因而使增压器轴承的安装以及润滑结构成为柴油机增压器的关键问题。
此外,现有柴油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压气机吸气口一般经空气滤清器与大气相通,空气滤清器的安装使增压柴油机的总体外形尺寸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简单,性能更可靠的单缸增压柴油机,以解决目前压气机叶轮通过驱动轴与驱动轮联接的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空气滤清器的安装使增压柴油机的总体外形尺寸较大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缸增压柴油机,包括柴油机主机,柴油机动力输出皮带轮,以及由压气机盖、压气叶轮、压气机壳体构成的压气机,压气叶轮直接装在柴油机飞轮上或与柴油机飞轮铸为一体,压气机壳体固定在柴油机机体上,压气机盖与压气机壳体之间装有垫片并通过螺栓连接,压气机盖上开有进气孔,空气滤清器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压气机出气口,在空气滤清器盖与空气滤清器壳体之间装有密封圈;进气管连接空气滤清器和柴油机进气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之单缸增压柴油机的压气叶轮直接装在柴油机的飞轮上或与柴油机飞轮铸为一体,压气机叶轮与驱动轮之间没有驱动轴,结构更紧凑、简单,同时避免了由增压器轴承支撑结构所存在的轴承容易损坏,增压器轴承的安装以及润滑等问题,性能更可靠;
其次,空气滤清器装在压气机出气口之后的结构形式,使原柴油机在总体结构上不需改动,而只需将空气滤清器换成密闭式空气滤清器就能装上增压机构,使增压的单缸柴油机增加的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工艺性较好,而且结构紧凑。
第三:柴油机飞轮与压气机结合为一体,使增压的单缸柴油机结构较为紧凑,可有效地减小单缸增压柴油机的总重量和总体尺寸。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单缸增压柴油机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单缸增压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端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带发电机的结构);
图3:本实用新型单缸增压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端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
图4:图3的的B-B剖视图之一(不带发电机的结构);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亦是图3的的B-B剖视图之二。
图中:
1-压气机盖,2-垫片,3-压气机壳体,4-柴油机飞轮,5-压气机叶轮,6-柴油机动力输出皮带轮,7-堵塞,8-柴油机曲轴,9-柴油机轴承盖,10-空气滤清器壳体,11-空气滤清器盖,12-密封圈,13-发电机转子,14-发电机定子,15-发电机外壳,16-柴油机进气管,17-连接管,18-柴油机水箱,19-柴油机燃油箱,20-柴油机齿轮室,21-柴油机机体,22-柴油机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带发电机的单缸增压柴油机。
包括柴油机主机,柴油机动力输出皮带轮,发电机,以及由压气机盖、压气叶轮、压气机壳体构成的压气机,压气叶轮5以柴油机飞轮4上的安装止口定位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柴油机飞轮4外侧,压气机壳体3以柴油机轴承盖9上的轴肩定位,通过螺栓与发电机外壳15以及柴油机轴承盖9一起固定在柴油机机体21上;压气机盖1与压气机壳体3之间装有起密封作用的垫片2并通过螺栓连接,压气机盖1上开有进气孔;空气滤清器通过连接管17连接到压气机出气口,在空气滤清器盖11与空气滤清器壳体10之间装有密封圈12;进气管16连接空气滤清器和柴油机进气道(参见图1、图2、图3)。
此种结构适用于需要提供电源的柴油机。
实施例二:一种不带发电机的单缸增压柴油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3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可旋转多功能铲斗
- 下一篇:机械式防砂卡皮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