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路避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114.5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生;姚伟;葛艾天;都荣骁;张轶群;崔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生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T19/00;H05F3/04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盖志军 |
地址: | 2530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尤其是线路避雷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防雷方法是采用气体放电管或氧化锌压敏电阻等器件并联于线路上,来实现对雷电、电压电流的吸收与泄放。①压敏电阻需要一定启动电压才能产生阻抗的剧变,而许多情况雷电能量是以低电压大电流的形式进入的,因此存在避雷系统不响应的可能性;②雷击过程是一个极短(100μs-0.013s)的过程,而且当主能量集中在波头,要求压放电阻的反应要快,但事实上,压敏电阻本身响应时间并不快,加上传导线路电感的影响使避雷系统的响应时间太慢;③从本质上讲,这种防雷方法是一种分流方式,避雷系统与保护设备都存在对地通道,分流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常规防雷具有很大缺陷,因而防雷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线路避雷器存在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线路避雷器,能实现及时把雷电静电感应电荷转移到避雷带(或避雷针、避雷网)上,从而避免感应电荷在线路上形成对设备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路避雷器,它是线路避雷器,它是首先做一个金属壳体,在左右两端有带螺纹的端盖,两端固定有螺钉固定的两插座,壳体内两插座芯线之间左端连接有屏蔽线圈,右端连接有压放电阻,金属壳体上两端插座上配合有左右带同轴线的插头。
线路避雷器,金属壳体与两条同轴线的屏蔽线相连。两条同轴线中一条是末端芯线与屏蔽线短路的短路同轴线;一条是末端芯线与屏蔽线开路的开路同轴线。两条同轴线的长度不小于1米。而两条同轴线与金属壳体的连接采用标准的通讯接口连接。
上述的电荷转移通道上的螺旋线圈,是有绝缘铜线绕成一条线圈,放入溶化的锡个,而线圈的两个端点在锡之外。待锡冷却后,形成一个固体结构。而线圈的一端与锡相连,另一端与锡开路。
上述的电荷转移通道,有螺旋线圈,压敏电阻及同轴线芯线串联而成。压敏电阻与螺旋线圈在金属壳体内。开路同轴线芯线与压敏电阻的一端在金属壳体内相连,压敏电阻另一端与螺旋线的开终端相连,螺旋线圈的锡体与外路线圈的芯线相连。
在本结构中,压敏电阻的作用是为了阻断线路与地之间的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开路同轴线与保护线路相通,而短路同轴线与地网或避雷带或避雷针相连。对于感应电压与电流,全与一般的避雷有相同的吸收与泄放能力而同时还能对雷电感应电荷实现有效的及时转移,从而可以实现因静电感应而引起的在线路上的感应雷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线路避雷器的主视图。
图中1.插座,2.螺钉,3.端盖,4.壳体,5.端盖,6.插座,7.压敏电阻,8.屏蔽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线路避雷器,它是首先做一个金属壳体(4),在左右两端有带螺纹的端盖(3)、(5),两端固定有螺钉(2)固定的两插座(1)、(6),壳体内两插座芯线之间左端连接有屏蔽线圈(8)。右端连接有压敏电阻(7),金属壳体上两端插座上配合有左右带同轴线的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生,未经李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珠传送设备
- 下一篇:配有偏移偏振器的自动变光滤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