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长度编码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455.0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江猛;谢卫国;袁翔;江石根;李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长度 编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遥控发射数据的地址编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地址长度可选的编码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带有无线遥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无线遥控的原理是把带有高电平载波的一串数据发送出去,通过接收装置去控制相应的设备。其发射数据的基本格式是:
按键码一般是固定的,其变化很小。所以不同遥控器的数据区别主要取决于地址码。现在应用最广的是HS2262系列编码芯片,它是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通用编码电路,每个电路都有用户可灵活改变的地址码和数据码组成,可用于车辆、家庭防盗系统,遥控玩具和其他工业遥控,但其数据(地址+按键)最多变化为312=531,141种,并且编码电路复杂,成本较高。如果要实现100万组、400万组、800万组合1600万组不同长度的编码,HS2262系列编码电路的编码重复率为:1/312=1/531441=1.88E-6。因此,虽然HS2262系列芯片能抑制一定的编码重复率,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无线编码遥控器芯片、电路简单的 可变长度编码电路,能实现100万组、400万组、800万组、1600万组不同长度的地址编码,大大降低芯片的重码率,同时节省芯片面积,可靠性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长度编码电路,包括D触发器,模式选择模块,计数器,地址输入模块和高电平脉冲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高电平脉冲产生模块,模式选择模块,计数器和地址输入模块分别逻辑连接,所述高电平脉冲产生模块的输出信号clr_c与rSt_信号或非运算后与一D触发器的CLR端相连,同时一clr_S01信号和clr_c信号或非运算后与两个D触发器的CLR端相连,其余D触发器的CLR端连接rSt_反相后的输出信号,所述D触发器的Q端为电路信号的输出端,所述模式选择择模块包含两个输入端SEL0和SEL1。
具体的讲,所述可变长度编码电路采用5个D触发器输出,每个D触发器的Q端作为信号输出端,D触发器的D端与其Q_端连接,每个D触发器的Q端分别作为计数器的输出端,第一D触发器的Q_端接第二触发器的CP端;第二触发器的Q_端接第三触发器的CP端;第三触发器的Q_端和一RS触发电路的输出信号相与输出接到第四触发器的CP端;第四和第五两个触发器的CLR端接rSt_反相后的输出信号,第三触发器的CLR端接clr_c和rSt_相或非的输出,clr_c与一clr_S01信号和rSt_相或非的输出接第一和第二两个触发器的CLR端。
所述的高电平脉冲产生模块包含一个D触发器,D触发器的D端接电源端,计数器的输出信号经过逻辑门电路运算后,产生信号dataclr,其与D触发器的clk端相连,再经过一个非门后产生的dataclr_=0与clk_端相连,D触发器的CLP端与信号dataclr和计数器的一个输出信号通过两个或非门运算后的结果连接,D触发器的Q非端和模式选择模块的输出信号相或非产生clr_c信号;当模式选择模块的两个输入信号SEL0=SEL1=0时,经过与非和非运算后,输出信号Saddr0=Saddr1=0,再由或非门输出=1,clr_c始终等于0,此时选择100万组地址;当SEL0或者SEL1二者之间有一个为1时,或非门输出=0,放开对clr_c的限制;当前20位地址走完后,在计数器的输出信号S0~S4的作用下,通过逻辑运算,信号dataclr会输出高电平,dataclr_=0并保持,D触发器Q_端会输出0,则clr_c=1;经过RS触发电路,其输入信号为clr_c和S2,逻辑运算后S2变为0,在S2和dataclr_的共同作用下,另一或非门输出=1,D触发器复位,使其Q_端=1,则clr_c等于0,产生高电平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