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网球拍握把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337.1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詹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秋玲 |
主分类号: | A63B49/08 | 分类号: | A63B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331800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网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用品,与网球拍有关,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吸震和减震的网球拍握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网球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打网球健身也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网球更是一项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
由于球拍击球时产生的后坐力和反作用力,通常会使得击球者手部发麻,从而产生不适感,如果长期持续进行此项运动很容易对运动员的“腕部”“肘部”造成伤害,从而引发一种俗称“网球腕”“网球肘”的职业病,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的发挥,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也想了许多办法,其中包括将尼龙纤维改成弹性较大的碳纤维,由于其握把均系硬材料作成的管状或实心体,因此避震效果不理想,用力抽击时还是会感觉手发麻,有的则是在握把上套裹一层弹性海绵体,虽然避震是好了一点,但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网球拍握把,在使用时,其可以吸震和避震从而克服因用力抽击时所造成手部发麻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减震网球拍握把:
该握把上至少套裹有一个弹性圈,该弹性圈的中部略大于两端开口。
更优的是:
所述的弹性圈为橡胶圈。
所述的网球拍握把上下两端分别套裹有一个弹性圈。
所述的弹性圈两端开口略小于网球拍握把。
所述的弹性圈外缠绕有球拍柄皮。
所述的弹性圈最佳长度为5-15cm。
所述套裹在网球拍握把上端的弹性圈略短于套裹在网球拍握把下端的弹性圈。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将弹性圈套裹在网球拍握把上并在弹性圈外缠绕有球拍柄皮即可,其具有吸震和减震的作用,可减轻运动员在网球拍击球时产生的后坐力和反作用力,避免造成运动带来的伤害及因手部发麻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的发挥和比赛情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球拍柄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减震网球拍握把2,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弹性圈,这个弹性圈是一橡胶圈1,这个橡胶圈1的中部略大于两端开口,最佳长度为5-15cm,这样的结构设计是为了让中间突起部分能充分的与手掌心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使之紧贴于手掌心,更贴近人体工程力学原理及生理结构,使握拍时手感更舒服。如图2所示;由于橡胶圈1两端的开口略小于网球拍握把2,安装时将橡胶圈1的两端开口撑开就往球拍握把2上套紧,到达指定位置后,由于橡胶圈1的弹性,两端就会紧固在握把2上,当橡胶圈1套裹在球拍握把2时,由于橡胶圈1的中部略大于两端,球拍握把2与橡胶圈1的内侧面就形成了一个相对气密的空气压缩缓冲室,这样就能减小震波的传播,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在一个球拍握把2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裹一个橡胶圈1,然后再用球拍柄皮3在橡胶圈1外缠绕一层将缠紧其即可使用。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具有抗震和减震的作用,可减轻运动员在网球拍击球时产生的后坐力和反作用力,避免造成运动带来的伤害及因手部发麻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的发挥和比赛情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秋玲,未经詹秋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机的定子铁心
- 下一篇:一种用于屋面排水的雨水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