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力矩转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8018.9 | 申请日: | 200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洪德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矩 转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转动来传递驱动力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转动来传递驱动力的装置是用传动轴、齿轮、杠杆等部件将动力源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工作部分去抗衡阻力而达到预期目的。这些媒介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同时不可避免地消耗掉部分动力,从而降低了机械效率。传统做法都是采用不同结构、材料或不同的润滑方式来减少这部分的损失以提高机械效率,虽下尽功夫,但收效有限,损失或多或少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力矩转变装置,目的是使媒介部分损失的机械效率尽量减少,以求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力矩转变器,包括:有一固定的中心轴、在中心轴上固定有一个中心齿轮,以中心齿轮为中心按顺序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并最大顺序号的行星齿轮可为双联齿轮或单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安装在可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行星齿轮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的总数目等于或大于三个,另有一个安在可围绕中心轴转动的内齿轮支架上的内齿轮,其齿轮中心不在中心轴的轴线上,其内圈壁与中心轴接触,并同时与最大顺序号的行星齿轮啮合。
该力矩转变器是一种由一个内齿轮、一个中心齿轮和二个行星齿轮相互啮合组成的机械装置。除支点的常规作用以外,又由于利用了可围绕中心齿轮转动的齿轮啮合点作为支点起的作用,使得力矩发生转变,从而达到提高机械效率,节省能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力矩转变器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力矩转变器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力矩转变器采用双联齿轮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中心齿轮 2:第一行星齿轮 3:第二行星齿轮 4:内齿轮
5:中心轴 6:行星齿轮支架 7:内齿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起见,以下对中心齿轮及两个行星齿轮直径一致并且第二个行星齿轮是单齿轮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装置采用一个和中心轴固定的中心齿轮和第一、第二两个行星齿轮通过一个可围绕固定的中心轴转动的行星齿轮支架结合在一起,再加一个内圈壁和中心轴接触及和第二行星齿轮同时啮合的内齿轮组成。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支架可同时围绕中心齿轮旋转,内齿轮可围绕中心轴做偏心转动并且和行星齿轮支架同步运动。施加在内齿轮上的阻力矩通过内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的啮合点把阻力施加在第二行星齿轮上,由于杠杆的作用,这个阻力通过第二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支架连接的销钉传递到行星齿轮支架上,对行星齿轮支架形成一个阻力矩。由于第二行星齿轮的销钉到中心轴的距离小于第二行星齿轮和内齿轮的啮合点到中心轴的距离,又由于力是相同的,所以这个对行星齿轮支架产生的阻力矩要小于施加在内齿轮上的原阻力矩。同时施加在第二行星齿轮上的阻力也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上,由于杠杆的作用和第一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的啮合点对第一行星齿轮的反作用力的同时作用,在第一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支架连接的销钉上对行星齿轮支架产生一个反向力矩,这个反向力矩与第一行星齿轮对第二行星齿轮的反作用力对行星齿轮支架产生的力矩方向相反,处于抵消状态。最终还是对行星齿轮支架产生的阻力矩要小于最初施加在内齿轮上的原阻力矩。用较小的驱动力矩施加在行星齿轮支架上就可以抗衡在行星齿轮支架上变小了的原施加在内齿轮上较大的阻力矩。驱动力矩可用固定在行星齿轮支架上并中心在中心轴的轴线上可围绕中心轴转动的齿轮或滚轮等方式施加;阻力矩可用可围绕中心轴转动并与内齿轮接触的曲柄等方式施加。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中心轴5,中心轴5固定。在中心轴5上固定一个中心齿轮1,以中心齿轮1为中心顺序啮合两个行星齿轮2、3,三个齿轮1、2、3直径一致。第一行星齿轮2和中心齿轮1啮合,第二行星齿轮3和第一行星齿轮2啮合。第一行星齿轮2和第二行星齿轮3以轴承和销钉方式分别与可以围绕中心轴5转动的行星齿轮支架6结合在一起。内齿轮4的内圈壁与中心轴5接触同时和第二行星齿轮3相啮合,内齿轮4安在可围绕中心轴5转动的内齿轮支架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洪德,未经徐洪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0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缸增压柴油机
- 下一篇:天线与连接器整合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