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028.0 | 申请日: | 200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8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向毅 |
主分类号: | B62M11/14 | 分类号: | B62M11/14;B62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轮毂 自动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实用新型第03205957.4号专利文献所涉及的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表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由于该专利文献的自动变速装置在出现离合器超越离合的情况时,在更低速时超越离合不灵敏,内部产生的噪音过大,其飞爪与棘轮齿也易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灵敏、低噪音、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包括有电机外转子、太阳轮、行星架、行星轮和内齿轮,它们通过电机轴装配在一起,行星架与电机轴相固定,所述行星架上安装有三个第二级行星轮,三个第二级行星轮它们之间互成120°均匀分布,所述第二级行星轮与位于中央的太阳轮相互啮合,在每个第二级行星轮上同轴安装有一个第一级行星轮,这样三个第一级行星轮之间也是互成120°均匀分布,第二级行星轮与第一级行星轮是相互固定的,第一级行星轮的直径小于第二级行星轮的直径,第一级行星轮与位于其外面的第一级内齿轮相啮合,第二级行星轮与位于其外面的第二级内齿轮互啮合,第一级内齿轮的外表面是光滑的,在它的外面套有一转盘,转盘的两边是飞套和第二级内齿轮,它们依次套装在一起,飞套与转盘之间设有三个成120°均匀分布的压杆,飞套的另一端套有一圆环,并可自由转动,飞套与圆环之间装有一平面涡卷弹簧,涡卷弹簧两端与二者分别固定。
所述转盘内外皆为阶梯状,转盘的小内圆表面设有三个缺口,缺口的形状是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缺口之间互成120°均匀分布,而小外圆表面也有三个缺口,也互成120°均匀分布,缺口的形状也是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每个缺口内都有一钢柱,在缺口内空隙大的一侧有一弹簧顶住该钢柱,在靠近小外圆表面缺口间隙小的一端钻有一与转盘轴线平行的小孔,小孔内装有铰轴,并与一压杆装在一起。
所述压杆呈弯曲状,它一端宽一端窄,其宽端设有一圆孔,套在铰轴上,靠近压杆宽端圆孔附近有一截面呈棘爪形状突起,所述突起伸进转盘小外圆表面的缺口内并与钢柱接触,压杆窄端反向有一圆柱形小轴。
所述飞套套装在电机外转子上,其中一端装在转盘内,并且在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U形槽,所述每个U形槽与所对应的压杆小端伸出的小轴相接触。
所述第二级内齿轮呈阶梯状,其大内圆表面镶有三个弹簧片,它们互成120°均匀分布,套在转盘小外圆表面有缺口的一端。
电机外转子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太阳轮转动,由于太阳轮与第二级行星轮相互啮合,因此相互固定的两级行星轮也一起转动,第一级行星轮与第一级内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级行星轮与第二级内齿轮相互啮合,但是因为第一级内齿轮的内径小于第二级内齿轮的内径,所以第一级内齿轮的转速慢于第二级内齿轮的转速,由于转盘小内圆表面三个缺口内的钢柱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级内齿轮光滑的外表面接触,而转盘小外圆表面三个缺口内的钢柱受到压杆棘爪形状突起的压迫,与第二级内齿轮大内圆表面上的弹簧片脱离接触,这相当于第二级内齿轮在空转,当自动变速装置达到设定转速时,飞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平面涡卷弹簧的阻力转动,同时通过三个缺口内“U”形槽侧壁作用于小轴,带动压杆抬起,释放对钢柱的压迫,从而使钢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转盘缺口空隙小的一端,实现钢柱与速度更快的第二级内齿轮上的弹簧片的接触,使转盘速度加快,同时速度慢的第一级内齿轮与转盘小内圆表面缺口内的钢柱实现超越离合,又因为转盘与圆环外固定着轮毂,导致轮毂提速,当阻力增大,速度降低时,第二级内齿轮不足以保持本身的速度时,其弹簧片被压迫变形,与钢柱强行脱离接触,同时,飞套在涡卷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并带动小轴放下压杆,迫使钢柱与第二级内齿轮弹簧片完全脱离接触,从而完成自动变速装置的自动升级与降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通过一内外圆表面均开有缺口的转盘及一带弹簧片的内齿轮,由飞套带动压杆的抬起与放下,能够实现灵敏的离合,同时噪音也随之降低,零件更不易磨损,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钢柱、弹簧、压杆和第一级内齿轮的结构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飞套及压杆窄端小轴配合位置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向毅,未经林向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太阳伞的开伞和收伞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湿地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