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变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922.6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2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骆俊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12B1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邵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散发热能的相变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以台湾公告第M295424号「具致冷晶片的水冷式散热系统」新型专利案为例,主要包含有一个散热器11、一片致冷晶片12、一个增压装置13、一个水冷头14、串连该散热器11、该致冷晶片12、该增压装置13与该水冷头14的三条输送管15、串连该散热器11与该水冷头14的一条回送管16,及一个风扇17。该散热器11是可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增压装置13是一种加压马达或压缩机,可以使流体循环流动于前述输送管15与该回送管16。该水冷头14是与一热源2(如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接触。该风扇17是可产生冷风吹向该散热器11。
借此,当该增压装置13加压流体时,该水冷头14内的流体会吸收该热源2的热能,并循环至该热交换器11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此周而复始,使该热源2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前述散热系统虽然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其却于实际使用时,乃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决:
1.由于前述水冷式的散热系统必须依赖该增压装置13加压流体,才能使流体循环流动,不但元件较多、成本较高、噪音值高,且在增压同时也会产生热能,造成流体温度不断提高,而增加冷却负荷。
2.重要的是,流体虽然可以借由热能的传导,吸收该热源2的热能,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流体的散热效率远不及气体分子,因此,在热传面积有限,且长时间使用后,该热源2与流体的温度会随时间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散热效果。
3.再者,若前述流体是水,则在寒带地区气温达到0℃以下时,水会结冰,使装置失效,另一严重问题是,水如果有泄漏的情形,会使电子线路完全毁损,造成严重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气体的散热效率较好,但是,目前主要是利用空气对流达到降温的目的,因此,散热的效果往往只在局限在该热源2的表面,而无法带走该热源2内部的热能,所以,整体而论,气体的散热效果反而不及水冷式散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噪音,并大幅提升散热效果与散热效率的相变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相变散热装置是架置在至少一个热源上方,包含一个热交换单元、一个受热单元及一组管系。该热交换单元是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进入的工作流体冷凝成液态。该受热单元是与该热源接触且内部流通有工作流体,使工作流体吸收热能后气化成气态。该管系是连通该热交换单元与该受热单元形成密闭回路,可导引该热交换单元内液态工作流体由高处向低处进入该腔体,及导引该受热单元内气态工作流体向低浓度扩散至该热交换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是能借由气-液两相变化的工作流体,产生自体循环的流动效果,进而达到降低噪音、提升散热效果与散热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台湾专利号数第M295424号案。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相变散热装置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剖视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一个主机的一正视图。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该主机的一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相变散热装置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相变散热装置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散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散热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安装于一个电脑主机3内,该主机3具有界定出一上容室31与一下容室32的一个机壳33、固设在该下容室32内的一块机板34,及设置在该机板34上的多个晶片模组35。该相变散热装置包含:一个热交换单元4、一个受热单元5及一组管系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亚公司,未经诺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9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