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039.3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77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源 |
主分类号: | B60C19/12 | 分类号: | B60C19/12;B60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胎 式防刺 轮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无内胎式的轮胎结构,其为提高轮胎受针刺体刺穿后,不立即泄气,其改良的方向可分为以下数种形态:一为改变轮胎本体的结构,将其内衬有网层结构,如此纵其轮胎本体受到伤害,其轮胎内支撑力因气体外泄而无法确实的支撑,仅可以轮胎本体结构上的强度予以支撑,如此胎体于泄气的状态下,虽可持续的行走,惟其支撑力量不足,无法因应高速行驶的压力,故仅能缓慢行驶,造成行驶速度大减,对于胎体的结构亦有不良的影响,甚于在高速行驶下突然的刺穿,无法立即降下行驶速度时,其危险性更高。另一为胎体内层设有可自动填补穿孔的网层,如此网层结构,于胎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网层的弹性力量极易消失,即其刺穿后回填的力量无法确实的表现出,造成自动补填的程度无法趋近于完美,时有漏气的现象。再者,有业者如图4所示,其系于胎体10接地的表面另设有具有胎块的接地胎面11,而于胎体10的内缘面上铺附一层固态防刺层12,当针刺体40刺入接地胎面11时,立即形成穿孔110,如此的结构实具有以下的缺失,诸如:
1、涂布厚度有限防刺效果不佳:其为使防刺层12确实凝固于胎体10的内缘面上,其厚度必然十分的有限,在厚度有限的状态下,当有针刺体40刺入时,极易连同防刺层12一并刺穿形成穿孔120,如此其防刺层12即失去效用,造成防刺效果有限,防刺效果有限时,必然造成行车安全上极大的不良影响,故有其改良必要。
2、全面涂布形成浪费:一般最易受到针刺体40的刺穿部位,系在于接地胎面11局部而已,而习知结构的全面性涂布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者。
3、重量不一:而其防刺层12系凝固于胎体10内缘面上,其凝固的厚度实难控制,造成胎体10各部位的厚度无法均一,如此其胎体10各局部的重量无法保持均等,如此,其胎体10于转动的过程中,其胎体10各部份与转动的中心形成转动惯性力矩难以均等,即造成胎体10接地胎面11与地面接触的力量无法均一,即其接地胎面11与地面的接触摩擦力大小不均等,时间久后,其各部份的接地胎面11摩损率不一,其胎体10的使用寿命自会有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防刺性高安全性的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其中胎体具有与地面接触的胎体接地面,所述的胎体接地面的内胎面设有一层内层体;胎体内面间形成一密闭式的空间以填充入流体状的防漏液。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当针刺体刺入胎体接地面时,其于胎体接地面上形成穿孔,藉由防漏液渗入穿孔并与空气接触变化形成防漏体,以封闭住穿孔,成为高防刺性的结构体,极具有安全性,更以流体状的防漏液形成一重量均一的结构形态,以保持带动转动力矩的均衡性,提高整体驾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防刺性、安全性好,提高了胎体整体使用的寿命。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附以图式对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部份剖面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刺穿动作示意图
图4为习知胎体的受针刺体刺穿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胎体10结构包括有与地面接触的接地胎面11、防刺层12、胎体接地面的内胎面112,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系在于:
胎体10相对于胎体接地面的内胎面112设有一层内层体20,其内层体20系为一软质的结构体,诸如:橡胶层的结构层。胎体10于内层体20至胎体接地面的内胎面112间形成一密闭式的空间,以填充入流体状的防漏液30,至其密闭的空间内完全充填防漏液30(并保持无气体于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源,未经陈明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