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3002.9 | 申请日: | 2006-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光雄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B31/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扭速进 排气 歧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突破风墙的进排气阻力,令气体与雾化燃料混合密度更微细,而可达百分之百完全燃烧且不积碳的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适用于各种汽油车辆、柴油车辆或类似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汽车引擎利用汽油雾化与自然进气混合,再由火星塞点火产生爆发而使引擎作动,故空气的进气量、进气压力以及进气顺畅与否,均是影响汽油与空气的正确混合比的重要因素,若进气速度过慢或进气的气流不顺畅时,极易使引擎马力大幅降低且耗费燃油,又若进气量不均,更易造成爆发不完全而产生废气。
新车虽然相对没有进气不足的问题,但原厂设定值均一致,故当实际使用时,常因使用者驾驶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空气进气量的不足,导致内部的燃烧不完全,或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空气滤清器的滤网逐渐堵塞而影响进气效率等因素,导致进气量不足现象,使引擎本体产生爆震输出的动力有限,而有迟滞现象、耗油、无法使扭力迅速提升,发挥到原应有的马力输出情形,为其最主要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使进气利用旋扭来增加风速压力,突破风墙的进排气阻力,使气体与雾化燃料的混合密度更加细微,而达百分之百完全燃烧且不积碳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车辆于低速行驶时可瞬间加速,同时使车辆的扭力与马力增大的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令车辆自动排档切换秒数减少的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其包含:一中空的管体;以及多片上窄下宽的片体,且所述的片体本身形成一侧面凹部、一侧面凸部;所述的片体以螺旋状排列的方式结合于管体的内壁面上,使所述的片体呈交叉缠卷于管体的内孔中,并在所述的片体之间形成一回风的风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结构主要设有一中空的管体,以及多片上窄下宽的片体,且所述的片体本身形成一侧面凹部、一侧面凸部;所述的片体以螺旋状排列的方式结合于管体的内壁面上,所述的片体呈交叉缠卷于管体的内孔中,使所述的片体之间形成一回风的风孔;故当卷扭速进排气歧管设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与引擎进气喉管之间,利用汽缸进气的吸引力将空气吸入,该吸入的空气经卷扭速进排气歧管时,即可借助螺旋状排列的片体产生旋扭的增压风速,以突破风墙的进排气阻力,使气体与雾化燃料的混合密度更加细微,而达百分之百完全燃烧且不积碳,以达增强瞬间扭力、节省燃油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实用优点:
1、利用卷扭速进排气歧管内部所设的片体,令进入的气体利用螺旋状排列的片体来旋扭增压,有效突破风墙的进排气阻力,同时通过瞬间卷扭的强力搅拌,促进汽油与空气混合,令气体与雾化燃料混合密度更加细微,彻底让混合气百分之百燃烧,不残留废气且不积碳,同时具有避免空气污染的环保功效。
2、借助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的使用,令进入的气体产生强大扭力而进入汽缸,故可以更少的燃料,加上充足的气体令气燃雾化密度更细微,以促进引擎马力有效提升,并可节省油料。
3、该卷扭速进排气歧管的安装使用相当方便,不会破坏原车进气导管的设计,亦不需拆装原车任何零件。
4、因卷扭速进排气歧管风孔具有可活动性,在低、中、高速的过程中该风孔亦会随着引擎节气门开合大小来运作,使风孔能扩张及收合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通过涡流卷扭风速来使瞬间能提升引擎扭力。
5、因卷扭速进排气歧管在全程涡流卷扭风速变化中,原厂车上的计算机也会跟随着风体流量而自动调节数据,经计算机转化后会有:一、提早点火时间,二、提早自动变速,三、降低引擎转速,四、降低引擎磨擦系数,以达到起步轻快扭力十足及省油有力且完全燃烧又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侧平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叶片的另一应用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管体
2 片体
21窄端
22宽端
23凹部
24凸部
25风孔
26波浪状
3 空气滤清器
4 引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光雄,未经罗光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3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