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液位侦测功能的燃料储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4195.1 | 申请日: | 200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9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安;庄文瑞;许锡铭;张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侦测 功能 燃料 储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燃料储存装置,且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液位侦测功能的燃料储存装置,以及用以储存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液态燃料。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的种类相当多,而且分类的方式也各有所不同,若依电解质性质不同加以区分,有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五种不同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又包含所谓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直接以甲醇为燃料,而不需先改质成氢气,是目前研发能量较高的技术的一,其应用目标包含大型发电厂、汽车用发电机、携带式电源等。
然而,如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这类的液态燃料电池,在迈向商品化的过程中皆需克服一个问题,即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因此,在液态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中,液态燃料供给装置所装盛的液态燃料量必须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才不致于有燃料短缺的情形发生,而使得液态燃料电池无法正常供应电力。因此,势必需有一种液位侦测装置来随时量测液态燃料储存装置内的液态燃料量,也即侦测液态燃料储存装置内液态燃料的液面高度,确保其液面高度能够维持在一预设的标准范围内,如此方可维持燃料电池的供电品质,而且电子产品也不会因燃料电池的电力供应不稳定而受到损害。
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液位侦测功能的燃料储存装置,用以随时监测燃料电池所需的液态燃料量是否足够,以使得当液态燃料量发生短缺时,可据以实时作出反应。
为达成本创作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具有液位侦测功能的燃料储存装置,是用以储存燃料电池所需的液态燃料,燃料储存装置包括如下构件。主储存槽是用来储存液态燃料,以及是管径连通于连通管。连通管是与主储存槽呈独立空间的设置,且与主储存槽管径连通。水位计是设置于连通管,以及是用来量测液态燃料在燃料储存装置内的液面高度。
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创作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对本创作详加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创作燃料储存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2A是本创作燃料储存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与一燃料电池装置在组合状态下的部分断面示意图。
图2B显示图2A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符号说明
燃料储存装置(1) 液态燃料(10)
主储存槽(12) 连通管(14)
水位计(16) 燃料储存装置(2)
液态燃料(20) 主储存槽(22)
连通管(24) 水位计(26)
燃料电池装置(3)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创作燃料储存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参照图1,本创作燃料储存装置(1)可用以储存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液态燃料,假若燃料储存装置(1)是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则其所储存的液态燃料(10)为高浓度的纯甲醇溶液,或者为稀释过后的甲醇水溶液。
如图1所示,本创作燃料储存装置(1)主要包括:主储存槽(12)、连通管(14)以及水位计(16)。主储存槽(12)是用来储存液态燃料(10),因此主储存槽(12)可以是习知的高浓度液态燃料储存槽(Liquid Fuel Tank)或混合槽(MixingTank),而且图中主储存槽(12)是管径连通于连通管(14)。而连通管(14)是与主储存槽(12)呈独立空间的设置,且与主储存槽(12)管径连通,另外为求节省体积大小,连通管(14)可被设计为小容积的空间,其径向宽度W以介于1毫米至3毫米之间为佳。再者,水位计(16)是设置于连通管(14),以及是用来量测液态燃料(10)在燃料储存装置(1)内的液面高度。图1中的水位计(16)可以使用一电子式水位计,且设置于连通管(14)的内部或外部,可采以非接触燃料、紧贴连通管壁的方式来感测液面高度。电子式水位计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使用气压、水压、浮球、超音波等方法来连续测定并记录液态燃料(10)的液面高度。此外,由于液态燃料(10)通常具有高腐蚀性及酸性,所以水位计(16)若置放于连通管(14)的内部,则水位计(16)的表面会经过抗腐蚀及/或防酸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胜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4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