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固定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2144.5 | 申请日: | 2006-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91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缪新杰;杨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固定件,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于键盘与键盘盖之间用以固定该键盘于键盘盖内的键盘固定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物质的要求也愈加提高。就诸如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来说,人们不但要求笔记本电脑具有更强的功能、更快的处理速度,同时也要求笔记本电脑具备轻薄短小、耗能低、机械性能好等功效。
以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机械性能而言,以往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与键盘盖组装时,将键盘下方的四个凸部45度角斜插入键盘上盖,到位后将键盘与键盘上盖压合,使其贴合到上盖,通过左右固定卡勾卡住键盘左右侧,再通过搭配弹性组件设置于该键盘盖的键盘固定件对应压制固定该键盘上方,以将键盘固定在在键盘盖内。
如图1所示,为键盘、键盘盖以及键盘与键盘上盖之间的键盘固定件三者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示意键盘1、键盘盖3以及键盘固定件2三者之间结合关系。键盘盖3一侧底部是装设一可伸缩的键盘固定件2,该键盘固定件2一端具有一限位部21,该限位部上表面为斜导面211,下表面为水平面,此外,该键盘固定件2相对于限位部21的另一端是与一例如为压缩弹簧的弹性件4连接,且该弹性件4另端并固定在键盘盖3的内壁,从而通过该弹性件4提供键盘固定件2经复位弹性。
将键盘1放置于虚线位置a,键盘1的转角部13与固定块的限位部的斜导面211接触,再竖直方向Y施加压力于键盘1上,使键盘的转角部13与限位部的斜导面211发生挤压,从而迫使键盘固定件2朝向水平方向X1移动,当键盘1被压入键盘盖3内(如图中b位置所示),弹性件4推动键盘固定件2朝向水平方向X2移动,直到将键盘1卡住。
但是,在键盘固定件2一端的限位部21与键盘1卡住部位出现间隙5,该间隙距离为D。当间隙距离D较大时,导致键盘1在键盘盖3内浮动,而不能有效的将键盘1固定在键盘盖3内;但,若间隙距离D很小,甚至无间隙距离(即D=0)时,则键盘固定件2被键盘1顶住,而使弹性件4无法推动键盘固定件2向水平方向X2移动,因此也就无法卡住固定键盘1,进而导致键盘1无法完成组装的问题。
现行技术中,一般把键盘1与键盘固定件2的限位部21之间的间隙间距D设置较大,以解决键盘1的组装问题,再通过设置于键盘盖3对应于键盘固定件2上方位置的弹片(未图标)压合该键盘盖3,由此减小键盘1与固定块21之间的间隙距离D。
但是,键盘盖3上方对应于固定块21的弹片往往不能紧密的将键盘1压住,使键盘1上方与键盘固定件2之间的间隙无法完全消除,导致键盘1之上半部比较容易浮动。因此,仍然存在键盘1浮动的问题。
另外,在键盘1与键盘盖3之间设置有几个键盘固定件2,就需在键盘盖3上方对应于该键盘固定件2的位置设置相同数量的弹片,这就增大了键盘1设计与组装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应用于键盘与键盘盖之间的键盘固定件,以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因为键盘与键盘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较大而引起的键盘浮动、以及降低键盘组装成本,同时也解决键盘组装困难的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固定件,用以解决键盘浮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固定件,用以降低键盘组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固定件,用以方便键盘的组装。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固定件,是应用搭配弹性件而滑动结合于一键盘盖,以供固定一键盘于该键盘盖中,该键盘固定件是包括:本体,具有面对该键盘的第一端、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以供接触该弹性件的第二端;以及卡固部,是设于该第一端,且具有供接触该键盘的斜向接触面,从而通过该斜向接触面可吸收间隙而确保紧密接触该键盘,防止该键盘的浮动现象。
前述该斜向接触面是可设于该卡固部的底面,且与该本体的可滑动方向形成一第一夹角。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是小于等于45度角,较佳地,该第一夹角是可介于15度角至35度角之间。此外,该斜向接触面是可具有表面粗糙结构,例如多个横向肋条、压花等,藉以提升其与键盘的接触摩擦力。
该卡固部还可具有一设于顶面的斜导面。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斜导面为自该卡固部向外斜下而成的斜面,且与该本体的可滑动方向形成一第二夹角,较佳地,该第二夹角是大于等于45度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2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