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1530.2 | 申请日: | 200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寿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04 | 分类号: | H01J61/04;H01J61/30;H01J6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4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发光二极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发光二极管,即GLED。
背景技术
图1是中国专利ZL—200420058178.3(公告日2006.1.11,公告号CN2751437Y)的示意图,图示中:1为外玻壳,2为阴极灯丝,3为阳极内导丝,4为芯柱,5.1和5.2为阴极外导丝,6为阳极外导丝。提出了气体发光二极管(GLED)的正晕放电的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阴极的有效长度和阴极到阳极的间距与阳极相应尺寸的比值均须大于自然常数e;减轻了阳极杆赤热的问题。由于正晕放电属于高电压小电流的工作方式,难以提升放电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包容正晕放电特性的GLED,能够输出较高功率且制程难度较低。它包括玻壳、芯柱、装配在灯管一端的阴极灯丝,还有装配在灯管另一端的阳极内导丝。其特征在于:一个阴极灯丝夹在两根阳极内导丝的中间,阳极内导丝与阴极灯丝相互绝缘,呈现异面垂直。两根阴极内导丝的宽度与阳极内导丝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阴极灯丝和阳极内导丝的异面间距与对应的阳极内导丝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这一结构性的改进,不但使正晕放电的工作模式从中国专利ZL—200420058178.3的轴向方式转换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方式,两侧阴极内导丝和两根阳极内导丝还组成了空心阴极放电系统;而且在大电流工作的灯管中,由于阳极为两根内导丝组成,进一步解决了阳极耗散的问题;更为可取的是现有的荧光灯普通芯柱就能满足这款GLED制程的需求。玻壳内的阴极和阳极通过导丝和外界的电源实现电联接:支撑阴极灯丝的两根导丝的管外部分相并后与电源的负极联接;做为阳极的两根导丝的管外部分相并后与电源的正极联接。玻壳由透紫材料做成则为紫外灯;玻壳内壁涂敷荧光粉则成荧光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的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外玻壳;2为阴极灯丝;3为阳极内导丝;4为芯柱;5.1和5.2为阴极外导丝;6.1和6.2为阳极外导丝,7.1和7.2为阴极内导丝。阴极灯丝2夹在两根阳极内导丝3的中间,阳极内导丝3和阴极灯丝2相互绝缘,呈现异面垂直;阴极内导丝7.1和7.2的宽度与阳极内导丝3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阴极灯丝2和阳极内导丝3的异面间距与阳极内导丝3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阅附图2,附图2中:1为外玻壳;2为阴极灯丝;3为阳极内导丝;4为芯柱;5.1和5.2为阴极外导丝;6.1和6.2为阳极外导丝,7.1和7.2为阴极内导丝。阴极灯丝2夹在两根阳极内导丝3的中间,阳极内导丝3和阴极灯丝2相互绝缘,呈现异面垂直;阴极内导丝7.1和7.2的宽度与阳极内导丝3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阴极灯丝2和阳极内导丝3的异面间距与阳极内导丝3的直径之比必须大于自然常数e。将附图2中的阴极外导丝5.1和5.2相并后与电源的负极联接,阳极外导丝6.1和6.2相并后与电源的正极联接,灯内的阴极和阳极就组成了正晕放电系统和空心阴极放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改善了中国专利ZL—200420058178.3造成灯流明和光效难以提升的不足,有较高的输出功率、较低的制程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1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布及其洗涤甩干器
- 下一篇:橡胶管隔离剂喷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