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凸轮轴减压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527.2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4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1123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凸轮轴 减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凸轮轴减压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使发动机启动更加顺利,一般采用在发动机上设置减小发动机启动时汽缸压力的装置,以保证发动机的顺利启动。目前用于减小发动机启动时汽缸压力的装置,通常是在与凸轮轴连接的正时从动齿轮上安装一个离心块,离心块为弯曲状,其定点端由定位销连接在从动齿轮上,并由该定位销上连接的扭簧对离心块施与压力;其动点端设有条形孔,由另一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定位销插在条形孔中,对离心块动点端的位移或静止状态时限位,使离心块不与凸轮轴接触;凸轮轴上装配有一个减压销,离心块的自由端工作面对减压销上端施与压力,使减压销下端抵住推动排气门工作的挺柱,使发动机未工作时排气门处于不完全关闭状态,留有减压间隙;发动机点火工作后,离心运动使离心块脱离减压销上端,消除对减压销的施压,挺柱由凸轮带动进行周而复始的正常运动,排气门完全关闭、打开,恢复正常工作。这种结构,由于离心块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不接触凸轮轴,故发动机工作时,挺柱运动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减压销、离心臂传递给定位销,使离心臂的定点端和动点端的定位销都将承受较强的冲击力,由此产生撞击噪音,并且在反复撞击下,使定位销容易变形、松动脱落或折断,导致故障。同时,在离心块上条形孔的加工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凸轮轴减压机构,它既能够减小发动机启动时的汽缸压力,防止发生启动反冲或反转,又能减小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发动机的凸轮轴减压机构的从动齿轮设于凸轮轴上,从动齿轮上通过定位销轴铰接一个离心臂,离心臂定点端位于凸轮轴下方,离心臂呈弯曲状绕过凸轮轴,其自由端位于凸轮轴上方,离心臂定点端与凸轮轴上排气凸轮的近停程同向,离心臂自由端与排气凸轮的远停程端同向,一个减压销间隙配合在贯通凸轮轴上下的孔中,减压销的上端与离心臂自由端工作面接触,下端伸出排气凸轮的近停程端与推动排气门工作的装置接触,离心臂定点端的上边缘与凸轮轴圆周面接触,离心臂处于静止状态时,离心臂中段内侧限位于凸轮轴一侧,离心臂定点端有向凸轮轴另一侧延伸的用于离心运动限位的限位部,该限位部与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回位弹簧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离心臂定点端的上边缘与凸轮轴圆周面接触,在发动机工作时,挺柱运动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减压销、离心臂传递给凸轮轴,由凸轮轴承受冲击力,使离心臂定点端的定位销轴几乎承受不到冲击力,因此,使定位销轴的使用寿命延长,减少减压机构在工作时的故障率,同时还能减小撞击噪音。离心臂定点端有向凸轮轴另一侧延伸的用于离心运动限位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在离心臂作离心运动时位移至与凸轮轴接触,限制离心臂的位移量,防止离心臂因旋转角度过大而与其他部件产生碰撞或干涉。限位部与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回位弹簧连接,通过回位弹簧使离心臂停止离心运动后回位到初始位置。并且由于在离心臂定点端设置用于离心运动限位的限位部,离心臂的自由端上不需要另加工条形孔,因此,可降低加工难度,减少生产成本。
由于从动齿轮可采用尼龙齿轮,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降低齿轮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啮合噪声。
离心臂的中段至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增加离心臂偏心量的配重块,通过该配重块可使凸轮轴在转速不高的情况下,加快离心臂作离心运动的速度。
在减压销上端伸出凸轮轴的部分设有卡圈进行限位,可防止减压销在装配过程中从凸轮轴的孔中脱落,保证装配迅速、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静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视图。
附图中,1为减压销,2为凸轮轴,3为离心臂,4为从动齿轮,5为配重块,6为凹弧面,7为卡圈,8为离心臂自由端工作面,9为斜面,10为铆钉,11为回位弹簧,12为用于离心运动限位的限位部,13为圆弧面,14为定位销轴,15为排气凸轮,16为挺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温度计及其探针罩
- 下一篇:一种熔硫槽的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