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石油钻杆的分体式冲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93556.0 | 申请日: | 2006-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5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李健;唐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B23D79/06 | 分类号: | B23D79/06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景友 |
地址: | 1240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石油 钻杆 体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杆加工刀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石油钻杆的分体式冲刀。
背景技术: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进步,钻井正在向小井眼直径发展,因此,在使用整体式的通径冲刀加工钻杆内飞边时,受其钻杆内部82毫米到91毫米的变径所限,在使用冲杆冲掉钻杆内飞边过程中冲杆不能退回原位如若使用91毫米的冲刀因无法通过整个钻杆。如使用82公分冲刀又会在钻杆内部存留有单边直径4.5毫米的台阶面,上述办法均给后续探伤留下隐患,造成在用声波探测伤时结果不准确,不能正确判断焊接质量,尚若用普通机床加工内飞边,费时费力且加工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便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加工石油钻杆的分体式冲刀,能够在钻杆接头内存有82-91毫米的变径情况之下清除因焊接而产生的飞边,又不会影响超声波探伤。
技术方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刀杆连接的冲刀体组成,所述的刀体是一个由四块瓣体用胶带将其固定到圆柱状刀杆四周上面的。
所述的冲刀体上边的瓣体采用W18cr4V合金钢材料制作,硬度HRC58-62,所述的四块瓣体在刀杆上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瓣体顶角有22.5度倒角,其冲刀体外径为89毫米。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是:
使用时,将四块瓣体用胶带绑在刀杆圆周表面上,插入到钻杆内的82-91毫米的变径位置中,然后,将刀杆前推从91毫米处推至130毫米处,在此行程内可把磨擦对焊残留的内飞边冲掉,由于冲刀体本身的直径为89毫米且固定在刀体上的胶带被周围焊接时温度融化,刀杆通回原位,因此,由刀杆上边的瓣体组成的冲刀体会在钻杆内径130毫米处分成四瓣散开在钻杆接头内,最后使用钩子从钻杆接头内将瓣体钩出便可,位于钻杆接头外边的飞边只需使用普通长度车掉,即可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完成小井眼钻杆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特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冲刀体的刀头用4块瓣体组成,使用时,胶带固定在刀杆顶端,当推入钻杆接头的变径位置时,冲刀体瓣块能飞快的把内飞边冲掉,而此处位置又正是磨擦对焊的高温区,因此,极容易将胶带融化,冲刀体伸入到内径130毫米处的钻杆内径中,使四块瓣体散开落入内腔中,这样不但清除了钻杆内飞边又可将散落的四块瓣体刀头用钩子钩出,从而实现了在钻杆接头内存有82-91毫米变径情况下快速、精确地清除因焊接而产生飞边的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由:1、冲刀体,2、钻具公接头,3、飞边,4、瓣体,5、倒角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图1中,冲刀体1是一个由四块瓣体4用胶带将其固定到圆柱体刀杆四周上面,瓣体外形呈圆弧状,用W18cr4V合金钢材料制作,经淬火后而成,四块瓣体在刀杆上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瓣体顶角有22.5度倒角5,冲刀体1外径为89毫米。
使用时,由刀杆(图未画)连接着冲刀体1推入在钻具公接头2内腔中82-91毫米处的变径位置,经过大约十秒钟的快速行程推移后,冲刀体1内飞边3被冲掉,由于冲刀体本身直径为89毫米,固定刀体的胶带被焊接时高温融化,使冲刀体上边的四块瓣体散开,落入钻具公接头2内,与此同时,将刀杆退出原位,使用钩子将瓣体从钻杆接头内钩出,而接头外边的飞边用普通车床车掉即可完成飞边清除工作,提高了加工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93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