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流量测量的压电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912.8 | 申请日: | 200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罗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运山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流量 测量 压电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量测量仪表的压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压电传感器尤其是陶瓷压电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电压灵敏度被广泛应用在家电、科学测量、医疗器械等部门中作振动检测元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有环型、半球形各种压电陶瓷片,在制作过程中,除按使用的目的来确定压电陶瓷片的形状外,压电元件的电极的连接固定方法是传感器质量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压电传感器电极易剥落,而把压电陶瓷传感器直接接入流量测量仪表中时,陶瓷压电传感器又面临着介质的成份,性状、温度、脏污、腐蚀等多种因素。如市场上“永久性压电陶瓷晶片换能器”(申请号911073345)和“长寿命压电陶瓷晶片换能器”(申请号87202867)等技术,电极通过金属环套在很厚的陶瓷压电片正负极上连接。结构复杂,整个换能装置体积大,不易安装在测量仪表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适用于在流量测量仪表体中使用的体积小,安装方便,电极牢靠耐腐蚀的新型流量测量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它包括外壳和压套,其特征在于陶瓷压电片的正极导线焊接在压电片的1/8左右处,压电片的负极焊接在粘接负极的金属片边缘处,用硅胶层将压电陶瓷片、负极金属片、盖板金属片和正负极导线粘固,再在周边粘上金属环,导线从盖板金属片两边预留孔中引出,由压套将金属环固定在外壳上。具体方案是:在压电陶瓷片上的正极靠近边缘处的某一点焊接正极导线。在陶瓷片的负极下部粘接一薄金属片,使金属片的面积大于压电陶片的面积。在金属片边缘处焊接负极导线。正负极导线都从正极面上部引出,并在正极上部粘接一层硅胶把二个电极线分隔粘接稳妥,在硅胶面上粘接一盖板金属片,导线从盖板预留孔中穿出,周边封闭在金属环内以增强坚固强度。硅胶层2mm左右厚。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作为负极的金属片还可保护陶瓷晶片耐腐蚀。焊接在金属片上的负极导线焊接点接触面积大,连接牢靠。正负极导线由于被正极上部的硅胶层固定,经盖板孔中引出,定位牢靠,不会相互接触,电极也不易脱落。硅胶层富有弹性,检测流体从正负二极方向来的压差通过压电陶瓷的作用灵敏地反映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法
图1所示的实例中,直径为14mm的圆型压电陶瓷片(1)下面粘接直径为20mm左右,0.5mm厚的圆型金属薄片(2),正极导线(3)焊接在压电陶瓷片直径1/8处,负极导线(4)焊接在金属片(2)的边缘处。在压电陶瓷的上部涂上2mm厚的硅胶层(5),硅胶层(5)的上面再粘接一金属片(6)作为元件的盖板。导线(3)、(4)分别从盖板(6)的两个边缘处的预留孔中引出。导线由硅胶层(5)固定,使连接线不易脱落,同时由金属环(7)作为该组件的外套。该组件由压电陶瓷片(1),金属负极底片(2),正极导线(3),负极导线(4),硅胶层(5),金属盖板(6),金属环(7)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组件外套金属环(7)用环氧树脂固定在外壳(8)上,再用压套(9)将其固定。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10)安装在头帽的空腔(11)内,头帽(11)和流量测量仪表的仪表体(12)相联接,仪表体(12)的装置将流体分为两个互相隔离的腔体,使流体在两个腔的管道内形成流量或流体的漩涡,可以沿轴向振动陶瓷压电片的上下两侧,由此而产生压电效应的电脉冲来实现检测的目的。
整个元件耐腐蚀,安装使用方便,灵敏度高。是比较理想的新型流量测量的压电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运山,未经罗运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型管柱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行车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