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912.1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7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叶辅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辅渝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A63B49/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708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层 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复合材料制作的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
背景技术:
传统的球拍为中管的上、下分别连接球拍框和手柄,而中管又都是用一根管状物制作而成的,在击球过程中整个中管受力后会产生变形,由于变形大,而弹性小,导致回球的回复力减小,回球落点的准确性变差,攻击力不强,进而影响整个球艺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两次分别成型的中管套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从而使在击球过程中中管受力生产较大变形时,内层中管就会生产反弹作用,从而生产更快、更大的回复力,使回球的速度更快,同时,通过组接部位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柔软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由拍框、中管和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中管是双层的,内层中管设置在外层中管内,在内层中管与外层中管之间的设计的接触面上填充有胶粘剂。
上述的设计的接触面是内层中管与外层中管之间的全部接触面或局部接触面为胶粘剂的填充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外层中管弯曲变形,内层中管会产生反弹作用,使击球的回复力更大,回球速度更快,攻击力更强。
2、本实用新型内层中管的软硬度可根据需要做调整,可分别制作成用于攻击或防守的球拍。
3、本实用新型的内层中管与外层中管有胶合的部位会因形成一体而较硬,未胶合部位是独立分开结构,变形空间大些,因而会相对软一些,故,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设计选择涂胶的位置来设计产生“柔软点”的位置,且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层中管与外层中管的组装过程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4: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4,由拍框3、中管和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中管是双层的,内层中管2设置在外层中管1内,在内层中管2与外层中管1之间的设计的接触面上填充有胶粘剂5。
上述的设计的接触面是内层中管2与外层中管1之间的全部接触面或局部接触面为胶粘剂5的填充面。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先制作内层中管2和外层中管1,将外层中管1与拍框3通过包覆材料一起成型出球拍4,将外层中管1的内壁需要胶合的部位涂上胶5,再插入内层中管2粘合,最后在外层中管1的下部安装上手柄,即形成具有双层中管的球拍4。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辅渝,未经叶辅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颗粒LED模组化光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陷波单元的微带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