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重低音的多通道音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1662.0 | 申请日: | 200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6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荣锵 |
主分类号: | H04R1/22 | 分类号: | H04R1/22;H04R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418广东省中山市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低音 通道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视听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音质的多通道一体化音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响设备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左、右声道音箱独立,重低音和控制电路部分放在一起,之间采用电线连接,众多电线的连接导致了整个音箱结构的凌乱,十分之不美观。而且维护难度较高,出现故障也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故障排查。现有也有采用一个音箱模拟多个声道的结构,不过其主要采用声道模拟的技术,而且必须采用墙壁放射才能实现多个声道环绕的效果,所以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十分高,一般需要特定的建筑结构才能采用,不适用于普通大众。现有的音响系统的重低音均采用独立音箱的结构,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箱,其中一个为重低音,同样需要采用复杂的连线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也有将多个通道集成在一个音箱中制成的一体化音箱。不过此类音箱是声道简单的组合,应用于对音响音质要求不高的领域,如电脑音箱等。随着用户品味的提高,对声音音质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并且现在的电脑、DVD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音源。而现有的一体化音箱仅仅是一种多个喇叭的组合,没有对声音的音质进行优化,特别是重低音声道,仅仅是一个低频喇叭而已,根本无法播放出真正的低音效果。这种音质极差的一体化音箱已经逐步不能够被用户接受,逐步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播放重低音效果的多通道一体化音箱,并进一步简化音响系统的电缆连接。
其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音质音频的多通道一体化音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重低音的多通道音箱,其音箱壳体呈长条形,在音箱内设有3个或3个以上的独立声音通道,其中至少包含一个为重低音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结构是所述重低音通道由重低音扬声器和共鸣箱构成,并且在共鸣箱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决定与其对应的导向管的位置和方向,此音箱结构可以适用于有源和无源音箱中。设有导向孔的共鸣箱是使音箱能够播放出真实重低音效果的关键条件,重低音扬声器只有与导向孔的共鸣箱相配合,使发出的声波叠加,才能提高重低音的效果。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一体化音箱不具有很好的重低音效果,所以要得到更好的低音效果,其重低音必须是另外由一个特别的重低音音箱来播放,所以在连线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而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的一体化音箱无法播放高保真的低音效果的思维,通过设置具有导向孔的共鸣箱的方式将重低音集成在一体化音箱中,并取得意想不到的重低音效果,而且使得音箱在连线上更为简洁,仅仅采用一根电缆或一个无线端子作为音频数据连接便可以获得高保真的音响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通道一体化的音箱,用户对此类音箱的要求是整个音箱的结构尽量的简洁,特别是在与现有的平板电视相配合的情况下,音箱的结构应该是与平板电视具有相同的风格,以便于家庭影院布置的和谐化。所以本实用新型特别的将共鸣箱位于音箱壳体的背面,这样从正面便看不到共鸣箱的结构,而且音箱背面横向具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供很大的共鸣箱容量,提高重低音效果。由于此类音箱一般情况下采用背挂式的安装方式,所以应当将导向孔设于共鸣箱侧面。在共鸣箱侧面设置导向孔的另一个优点是充分利用共鸣箱的横向宽度。由于此类音箱一般制作得厚度很薄,特别是为了与平板电视相协调,所以共鸣箱也必须与音箱壳体一致为薄形具有很长的横向尺寸的箱体结构,如果在厚度方向上制作导向孔很难起到导向作用或获得很好的导向效果。而将导向孔设于共鸣箱的侧面的话,就能够充分利用共鸣箱的横向空间进行导向,提高重低音效果。这也是由于此类产品自身的特点所进行的特别设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将导向孔设于共鸣箱的上下两个侧面或左右两个侧面,自然由于左右两个侧面能够使得导向孔具有大的导向空间,更有利于工业实际,所以为导向孔的最佳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荣锵,未经梁荣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1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