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聚纺网圈直径测量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1904.X | 申请日: | 200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7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宗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宗埜 |
主分类号: | G01B3/02 | 分类号: | G01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聚 纺网圈 直径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行业环锭纺细纱机新型集聚纺装置使用的集束网圈直径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环锭细纱机气流集束型集聚纺装置使用的一种“网圈(或称网格圈)”,是该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网圈用合成纤维制成,具有较大的弹性,直径(周长)的精确测量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方法是沿用测量刚体材料的“塞规”。如图一所示,将网圈11套在塞规的“过端”12上,向塞规的“止端”13推进。合格的网圈应该能在过端12上自由滑动;而不能进入止端13。但是,止端13的直径和过端12的直径只相差大约0.2毫米,折合到周长只差0.628毫米。而网圈周长一般在113-114毫米之间,上述周长差(0.628毫米)只占周长的0.56%,在合成纤维材料正常的弹性伸长范围以内。也就是说,合格的网圈可以“轻而易举”地“爬”到止端13上,而无法鉴别正确直径范围,只能依靠测量人员的“手感”来鉴别,没有量化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便的集聚纺网圈直径测量尺,该测量尺用透明材料制成,从正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置于背面的网圈。网圈采用“半周长测量”方法:将直径为D网圈,在无张力状态下展平,展平后的长度应该是周长的一半,即πD/2。将展平网圈的一个端面贴紧基准凸台,另一端延伸到尺体背面的一组刻度。在最底下是“毫米刻度组”,可读出直径的毫米数值;往上三组游标,分别是0.25、0.50、0.75毫米刻度组,测量精度达到0.25毫米。
由于测量是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网圈不会有伸长,测量结果比传统的“塞规”方法准确;而且,方法简便,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用网圈塞规测量网圈直径的情况。
图2为本发明网圈直径测量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网圈直径测量尺”如图二所示:
4是测量尺尺体,用无色透明材料做成,可以从正面看到尺体背面的刻度线6、7、8、9。尺体4背面的另一端,有测量基准凸台5,与尺体4连成一体。展平的网圈1紧贴在尺体4上,一端紧靠测量基准凸台5,另一端伸展到尺体的刻度。透过透明的尺体4可以清楚地看到网圈1和刻度线6、7、8、9的关系。
刻度线分为四组:
6是毫米刻度线组,刻度线标注数字是“直径”的毫米数值,和基准的实际距离是“半周长”,即标注为35的刻度线和基准的距离为35×3.1416/2=54.978毫米,是直径35毫米的周长的一半数值。组内相邻刻度线的距离是1×3.1416/2=1.578毫米。
7是0.25游标刻度线组,其水平位置和毫米刻度线组6向右错开0.3927毫米,组内相邻刻度线的距离是1×3.1416/2=1.578毫米。
8是0.50游标刻度线组,其水平位置和0.25游标刻度线组7向右错开0.3927毫米,组内相邻刻度线的距离是1×3.1416/2=1.578毫米。
9是0.75游标刻度线组,其水平位置和0.50游标刻度线组8向右错开0.3927毫米,组内相邻刻度线的距离是1×3.1416/2=1.578毫米。
本发明采用“半周长测量”原理来测量网圈1的直径,即实际测量的是网圈1周长的一半(半周长),而刻度6标注的是网圈1的直径数值。
这样的测量尺的优点在于:
1.可以在网圈在不受到张力的自然状态下测量其直径;
2.可以直接测量出网圈的直径读数,不必要进行任何换算;
3.直径读出精度范围为0.25毫米。
附图标号说明
图一:11-网圈;12-塞规过端;13-塞规止端。
图二:1-网圈; 4-尺体;5-测量基准凸台;6-毫米刻度线组;7-0.25毫米游标刻度线组;8-0.50毫米游标刻度线组。9-0.75毫米游标刻度线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宗埜,未经陆宗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1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