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5086.6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2 | 分类号: | H01P1/202;H01P1/20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26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线 内置 同轴 带阻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带阻滤波器,具体指一种传输线内置,探针与同轴腔体耦合的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TEM波带阻滤波器的构造是:一段传输线;与传输线耦合的一个或多个谐振器。谐振器与传输线的耦合既可以是终端电容耦合,也可以是全长度或部分长度的平行耦合。谐振器的形状既可以是“I”型,也可以是“L”型,其结构上的组合方式有:“I”型谐振器与传输线平行耦合;“I”型谐振器与传输线终端电容耦合;“L”型谐振器与传输线平行耦合,这些TEM波带阻滤波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在调谐方面,调试不方便,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只有一个调谐,在改变耦合大小的同时谐振频率的变化也很大;在结构方面,谐振器的长度较长,且各谐振器与传输线之间的耦合方式所限制,不利于排腔布局,结构不灵活;在性能方面,由于“I”型及“L”型的谐振器Q值较低,插入损耗较大,同时各谐振器之间不是各自封闭的耦合腔,谐振器与谐振器之间的寄生耦合较强,不利于高性能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调谐、结构灵活的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由上盖板、滤波器腔体、传输线及下盖板组成,滤波器腔体由多个同向加载电容同轴谐振器组成;所述的传输线与各个谐振器腔体内的谐振杆相垂直,传输线呈“S”型结构,其上竖向设有与谐振器数量对应的耦合探针插入谐振器腔体内耦合。
所述相邻谐振器的腔壁上部设有卡槽,卡槽与传输线卡合并配用螺钉将传输线固定在谐振器上部。
所述下盖板上设有多个螺孔,开设的螺孔设于相对应谐振柱的上部,螺孔上安装配用谐振螺栓。
所述的下盖板上相对应耦合探针的位置开设有对应的调节孔。
所述传输线的端部设有卡口,卡口通过锡连接在滤波器腔体内。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传输线采用“S”型结构替代传统的“一”字结构,将传输线内设于滤波器腔体内与谐振器耦合,不但结构上灵活简单,而且下盖板上设有调谐螺栓,便于调整谐振频率,且能通过调节孔调节耦合探针与谐振柱之间的距离以达到调谐耦合量的目的,使滤波器结构灵活,能满足不同场合下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盖板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3是将图2中的盖板去掉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线俯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线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上盖板10、滤波器腔体20、传输线30及下盖板40组成;滤波器腔体20由八个高Q值的1/4加载电容同轴谐振器21组成一个矩形主体,八个谐振器21均匀同向排列成两行四列;谐振器21的中心竖向设有谐振柱22,传输线30水平横向安装在谐振器21上部,即滤波器腔体20内,见图2、3所示,传输线30呈“S”型结构替代传统的“一”字结构,相邻谐振器21的腔壁上设有卡槽23,卡槽23的位置恰好与传输线30的结构相配用,见图3所示,谐振器21的腔壁共设有七个卡槽23,通过螺钉将传输线30固定在卡槽23内;传输线30的两端部设有卡口32,卡口32通过锡连接在滤波器腔体20内壁上以输入输出信号,整个带阻滤波器结构简单、结构灵活。所述的传输线30为50欧姆传输线;谐振器21腔壁为聚四氟乙烯介质组成。
见图6、7所示,所述传输线30朝下向谐振器21腔体方向焊接耦合探针31,每个谐振器21的腔体内都竖向设有一个耦合探针31,耦合探针31与谐振器21腔体内的谐振柱22相耦合。见图4所示,下盖板40上相对谐振柱22的位置开设有螺孔,螺孔内安装配用谐振螺栓41用来调节谐振器21的谐振频率;下盖板40上对应耦合探针31的上方开设有调节孔,可通过调节孔来调整耦合探针31的长度以及与谐振柱22之间的距离来调整两者的耦合度,使调整方便灵活,两个谐振柱22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传统的1/4波长,使滤波器腔体20的体积大大减小,同时在结构实现上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
本使用新型设有上盖板10封闭整个滤波器腔体20,其外形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使用。
当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50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环保节能炉
- 下一篇:自动垂直升降纸浆模塑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