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火花塞电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1902.6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9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史景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景章 |
主分类号: | H01T13/02 | 分类号: | H01T13/02;H01T13/46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火花塞 电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发电内燃机以及汽车所用的火花塞,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打火多是平面跳火,也就是形成火花的正负电是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的两个平面上跳出的,由于是平面跳火,存在打火困难,于是有人利用尖端易放电的原理,将中心电极改成尖状,但尖状的中心电极不抗损,反而缩短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火花塞普遍存在打火部位集中、打火面积太小,因此电极消耗快,使电极间隙很快变大,致使火花塞放电电压超出点火线圈所提供的电压极限,造成断火、停火,使用寿命缩短,于是有人采用白金电极,以次提高火花塞的使用寿命,但采用贵重金属制造火花塞,其造价为普通金属火花塞的10倍,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同时现有的火花塞普遍存在电极间易积碳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火花塞普遍存在打火困难、电极使用寿命短、易积碳的弊端,提供一种打火力强、火力均衡、使用寿命长的火花塞电极,以提高火花塞的整体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金属壳体中并与金属壳体绝缘的中心电极,金属壳体上电连接侧电极,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中心电极顶面中心部位设有火花爆射孔;所述的侧电极为三个,沿金属壳体周边均布,且其中一个侧电极的长度大于另外两个侧电极的长度,该长侧电极上端部跨过所述的火花爆射孔,另外两个短侧电极上端部伸至中心电极弧圆形边缘部。
所述的中心电极顶部呈半弧圆形,而所述的侧电极呈与中心电极顶部形状对应的弧形结构。
所述的火花爆射孔上口沿其内壁与半弧圆形顶面呈90度棱角。
所述的侧电极为矩形片状电极,其长侧电极的宽度大于短侧电极的宽度。
所述的火花爆射孔呈圆筒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中心电极的顶部设有火花爆射孔,且侧电极分为长短不同的两种,其火花爆射孔与长侧电极之间易打火,而两短侧电极在打火时发挥增强火力的功能,因此打火力强、火力均衡,电极间不易积碳,延长了火花塞电极的使用寿命;而中心电极顶部呈半弧圆形,侧电极呈与中心电极顶部形状对应的弧形结构,使中心电极、侧电极较普通电极表面面积增大,延长了电极的消耗时间;火花爆射孔上口沿其内壁与半弧圆形顶面呈90度棱角,根据尖端易放电原理,棱角顶端必然易放电,火花爆射孔呈圆筒状,必然形成360度自由式分散打火,这种打火方式减轻了电极损伤,又能火势持久、均衡,进一步减少积碳,提高火花塞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发电内燃机用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中心电极顶面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用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所示为发电内燃机用火花塞,包括安装在金属壳体13中并与金属壳体13绝缘的中心电极3,金属壳体13上电连接侧电极2,中心电极3与侧电极2间具有跳花间隙。该金属壳体13为一铁管,中心电极3下端镶入置于金属壳体13内顶部的绝缘磁件6内,绝缘磁件6上部由铜垫4在金属壳体13内腔顶部密封,该铜垫4在绝缘磁件6与金属壳体13之间起密封减震作用,绝缘磁件6内腔中设有下伸的螺杆9,螺杆9顶部与中心电极3底部之间由玻璃熔块5密封,起密封导电作用。螺杆9下端插入到绝缘磁件6下方的四氟管11中,四氟管11下端与置于金属壳体13内下部的绝缘磁件14对接,四氟管11与绝缘磁件14之间用胶垫12密封,胶垫12起密封减震作用,四氟管11用以防止高压电泄露,在四氟管11中设有与螺杆9底部电连接的铝棒10,铝棒10下伸出绝缘磁件14外端部,铝棒10端部安装有铜螺帽15,在绝缘磁件6下段安装有石棉封垫7及四氟磁件8。所述的中心电极3顶部呈半弧圆形,而所述的侧电极2呈与中心电极3顶部形状对应的弧形结构,侧电极2内表面与中心电极3外表面之间具有均匀一致的径向间隙,中心电极3顶面中心部位设有火花爆射孔1,火花爆射孔1呈圆筒状,沿火花爆射孔1内壁与其半弧圆形顶面呈90度棱角;所述的侧电极2为三个,沿金属壳体13周边均布,且其中一个侧电极2的长度大于另外两个侧电极2的长度,该长侧电极2上端部跨过所述的火花爆射孔1,另外两个短侧电极2上端部伸至中心电极3弧圆形边缘部。侧电极2为矩形片状电极,即侧电极2的截面呈扁平状,其长侧电极的宽度大于短侧电极的宽度。该结构的中心电极及侧电极较普通火花塞上的中心电极及侧电极表面面积增大,延长了电极的消耗时间,使火花塞温度能均衡保持在450℃自身洁净温度范围内。
图4所示为汽车用火花塞,是在绝缘体21上部中安装有中心电极3、下部安装有伸出其端部的金属杆20,中心电极3与金属杆20之间由导体玻璃18高温连接,金属杆20下端部安装有接线螺母22;在绝缘体21上段包覆有金属壳体13,金属壳体13与绝缘体21之间设有内垫圈(16、19),金属壳体13上还设有多层密封垫圈17,金属壳体13上电连接侧电极2,中心电极3与侧电极2间具有跳花间隙。中心电极3顶面中心部位设有火花爆射孔1,中心电极3及其火花爆射孔1、侧电极2结构形式与前述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景章,未经史景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1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