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丹参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200604.6 申请日: 2006-06-22
公开(公告)号: CN101091743A 公开(公告)日: 2007-12-26
发明(设计)人: 高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537 分类号: A61K36/537;A61P9/00;C07B6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7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药 丹参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植物材料的药用提取物和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丹参药材的提取物和它的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丹酚酸(salvianolic acid)又称丹参酸,系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属酚酸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总丹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l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lB)。最早发现的丹参素化学名为β-3,4-二羟苯乳酸(β-3,4-dihydroxybenyl lacticacid),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SalA是一分子丹参素与两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Sal 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salvianolic Sal C)则为二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其它丹酚酸亦有类似结构。丹参水溶性成分中的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A,Ros),也是由一分子丹参素和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此外,还有四甲基丹酚酸(tetramethyl salvianolic acid A,Sal M)等等。

丹酚酸类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药物中的应用很多,疗效确切,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在丹参的总酚酸中,丹酚酸B占60%以上,是主要药用成分,丹酚酸B受温度影响很大,受热后分解成丹参素和咖啡酸,临床疗效降低。目前关于丹酚酸的生产工艺中,基本都采用水煎煮、浓缩、醇沉、回收乙醇后上大孔树脂或大量乙酸乙酯萃取的方法。但该方法有多种缺陷,主要包括:1、水煎煮和浓缩过程会使丹酚酸B破坏50%以上;2、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溶剂萃取法的工艺路线复杂,所用试剂或溶剂的种类较多,使用量较大,故生产成本很高。故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的总丹酚酸有效部位,即没有一种提取物或其产品,其中总丹酚酸的含量可以占其总固体量的60%以上。临床急需一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可以得到含量较高的总丹酚酸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丹参的提取物,其中总丹酚酸的含量可达提取物总固体量的50%以上;同时提供该丹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工艺过程实现的:将丹参药材用弱酸水提取,提取液加含金属离子的盐,并调节相应的PH值,使丹酚酸盐沉淀;将此沉淀物分离,用酸溶液溶解,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液,剩余物质即为所需丹参提取物。

在上述工艺过程中,丹参的提取方法可以是浸渍、渗漉或煎煮中的任一种,优选为浸渍或渗漉,也可以是其他可避免高温的提取方式;所用的弱酸水是指pH值在0~6之间的水液,优选为PH值为1-3水液;所说的金属离子是指ca2+、Mg2+、Al3+、Zn2+、Ba2+或Cu2+等可使丹酚酸沉淀的金属离子,这些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在上述工艺过程中使用时可直接用它们的盐,也可以先配成溶液再使用;加入这些盐后还要根据盐的种类来调节相应的PH值以达到沉淀目的,一般该pH值范围为5-12,只要稍加调节,很容易找到。

具体来讲,制备总丹酚酸的工艺过程为:

a、取丹参药材,加弱酸水提取1-3次,每次加6-10倍量,每次提取1-10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

b、将滤液加含金属离子的溶液并调节适当的pH值,至丹酚酸沉淀完全,分离沉淀;

c、将沉淀加弱酸水溶解,用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合并,回收乙酸乙酯,将残渣干燥,即得丹参提取物。

经检验,以上提取物中的总酚酸含量可达50%~80%。基本达到了发明目的,所得到的产物也正是发明人想保护的产品。

得到初步结果后,为了细化参数,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得到一个更为具体的方法:

a、取丹参药材,加pH为2的酸水60℃温浸2次,每次加8倍量,每次温浸6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

b、将滤液加硫酸锌溶液并调解pH值为6.0~7.0,至不再有沉淀产生,离心,分离沉淀;

c、将沉淀加5%盐酸溶解,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回收乙酸乙酯,喷雾干燥,得丹参提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瑞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0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