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牙手机及其呼叫方法、号码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9844.4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阮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32;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阳区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手机 及其 呼叫 方法 号码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蓝牙手机及其呼叫方法、号码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蓝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通信距离可达数十米甚至百米,可以绕过障碍物甚至穿透障碍物传输,而且还可以同时连接多个通信对象。随着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蓝牙技术在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产品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图1为现有蓝牙手机的结构示意图,除了包括有普通手机的必要结构外(图中GPIO表示通用输入输出),蓝牙手机还设置有蓝牙模块,以支持蓝牙功能。目前,蓝牙手机呼叫的时候都是通过运营商的网络进行呼叫,其蓝牙功能一般被用在耳机,文件传输及蓝牙无线音乐上,并没有被使用在呼叫上,而现在的蓝牙手机很多是支持进行蓝牙通话的,其蓝牙呼叫是通过蓝牙手机的友好名称进而匹配到蓝牙手机的物理地址(48位)进行的,而不是通过手机号码,因为在蓝牙手机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并未传送手机号码。因而,在现有技术中,在蓝牙手机通过手机号码呼叫另一方时,如果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在100m或10m范围内,呼叫仍会通过运营商网络进行(通过运营商网络进行的呼叫或通话在此称为一般呼叫或通话),这对于支持蓝牙的手机来说,无疑浪费了蓝牙的相应功能,这也在无形当中多花费了通话的费用,因为利用蓝牙通话是无需花费费用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手机及其呼叫方法、号码传输方法,以实现蓝牙手机之间的点对点呼叫而不需要运营商网络介入,从而为用户节省话费,也为手机增加新的卖点。
为了实现如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蓝牙手机的呼叫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号码传输步骤,在所述蓝牙手机的搜索匹配过程中,匹配双方蓝牙手机各自将自己的手机号码通知给相匹配的对方蓝牙手机;
号码匹配步骤,主叫方蓝牙手机将待呼叫号码与通过上述号码传输步骤获得的手机号码进行比较,如果号码相匹配,则通过蓝牙进行呼叫。
所述号码传输步骤还包括所述蓝牙手机存储所获得的手机号码至本机设备列表中。
所述号码匹配步骤包括:
主叫方蓝牙手机将待呼叫号码与所述本机列表中的蓝牙手机的号码进行比较,如果有号码相匹配,则通过蓝牙进行呼叫;
如果号码都不相匹配,则搜索附近手机,重复上述号码传输步骤,并将待呼叫的号码与新获得的手机号码进行比较,如果号码相匹配,则通过蓝牙进行呼叫。
所述号码匹配步骤还包括:如果匹配失败,则通过运营商网络进行呼叫和通话。
一种蓝牙手机,该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及蓝牙模块,还包括:
号码传输模块,与所述的蓝牙模块相连接,用于将该蓝牙手机的号码传送给与该蓝牙手机相匹配的蓝牙设备,并用于接收与该蓝牙手机相匹配的对方蓝牙手机发送的手机号码。
所述蓝牙手机还包括:
呼叫管理模块,用于将待呼叫的号码与通过号码传输模块接收的所述对方蓝牙手机的号码进行比较,如果相匹配,则连接对应的蓝牙手机进行蓝牙呼叫。
所述蓝牙手机还包括:
本机设备列表,用于存储通过号码传输模块获得的相匹配的蓝牙手机的号码。
一种蓝牙手机的号码传输方法,在蓝牙设备的搜索匹配过程中,将该蓝牙手机的手机号码传送给与该蓝牙手机相匹配的蓝牙设备。
本发明不仅可以在匹配过程中实现手机号码的传输,还可以在蓝牙通信距离内,通过手机号码进行蓝牙呼叫,有效利用了蓝牙功能,从而大大节省了通话费用,并为手机增加了新的卖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蓝牙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蓝牙呼叫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蓝牙手机进行呼叫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蓝牙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蓝牙手机的呼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