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优异、软化小的厚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0565.1 | 申请日: | 200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冈宏行;冈崎喜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2C38/42;C22C38/44;C22C38/46;C22C38/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影响 韧性 优异 软化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钢板,其适用于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等的焊接结构物,特别是涉及焊接后的热影响部(Heat Affected Zone,HAZ)的韧性优异,软化得以抑制的厚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应用于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等的焊接结构物的厚钢板,伴随着焊接结构物的大型化,要在比以往严酷的条件下焊接,例如,对于板厚约60mm以上的厚钢板,进行热量输入超过60kJ/mm的超大热量输入焊接。在所述的热量输入条件下,焊线(bond)部,会受到大致在将厚钢板加热到1400℃并保持50秒后,再从780℃到500℃的范围进行500秒的冷却的热循环。
那么,若实施这样的超大热量输入焊接,因为从加热到高温的奥氏体区域而被冷却,所以有HAZ的焊线部(焊接金属和母材的边界部,也称为“焊接熔化线”)附近的组织的粒径显著粗大化,HAZ的韧性(HAZ韧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HAZ韧性而提案有各种方案。
例如,以前提出有通过使钢中分散细微的TiN来抑制奥氏体粒(γ粒)的成长,使焊线部细微化,从而改善韧性的技术。专利文献1改善了所述技术,特别是通过控制TiN的粒径和个数来提高HAZ韧性。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厚钢板,其通过降低C含量,并控制不可避免地混入的P的含量,并且将Nb和B的含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由此即使对于大幅的焊接热量输入,也能够确保良好的HAZ韧性。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通过比较大量地添加N,并且适当地控制Ti和B的添加平衡来改善HAZ韧性的钢材。
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在含有Ti和Nb的钢中,将TiN系夹杂物的粒径和个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后,向TiN夹杂物中积极地添加Nb,以提高HAZ韧性的焊接用钢。
【专利文献1】特开2001-98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66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2007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218010号公报
另一方面,作为钢材的焊接部所要求的特性,除了前述的HAZ韧性的提高之外,还可列举出HAZ软化小。HAZ软化被认为是在稍微离开焊线部的区域中所呈现的现象,在该区域中,因为比起焊线部加热温度要低,从细粒奥氏体发生相变,所以淬火性降低,软质的铁素体相的分率变多,硬度降低。图1是模式化地表示以焊接金属焊接母材彼此时的样子的图,图1(a)是焊接部的剖面图,图1(b)是模式化地表示图1(a)所示的区域A的硬度分布。如图1(b)所示,随着从焊线部远离,HAZ的硬度降低,软化。若HAZ软化,则有接头强度降低等的问题。
为了改善HAZ软化,而尝试向钢中添加Nb、V、Mo等元素以提高淬火性。然而,根据此方法,即使HAZ软化被抑制,因为HAZ的焊线部有粗大的贝氏体组织生成,所以仍有HAZ韧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前述的专利文献1~4的方法,均是只从提高HAZ韧性这样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对HAZ软化的抑制,完全没有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钢材,其不但HAZ韧性(详细地说,焊线部的韧性)优异,而且HAZ软化(详细地说,就是从焊线离开位置的硬度的降低)得以抑制。
能够解决上述讲题的、本发明这种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优异且软化小的厚钢板,含有:C:0.030%以上但在0.080%以下(%为质量%的意思,以下相同);Si:1.0%以下(不含0%);Mn:0.8%以上但在2.0%以下;Al:0.01%以上但在0.10%以下;Ti:0.015%以上但低于0.030%;N:超过0.0055%但在0.0100%以下;B:0.0015%以上但低于0.0035%;Nb:0.015%以下(含0%),余量: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旧γ粒的扁平率(长轴/短轴)为1.5以上,并且,满足下式(1)和(2)。
2.0≤[Ti]/[N]≤4.0…(1)
0<P值<23.0 …(2)
P值=2000×[B]+300×([Ti]-3.42×[N])+1000×[Nb]
式中,[]意思是各元素的含量(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0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