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枸杞病虫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3302.8 | 申请日: | 200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孙海霞;仵均祥;田建华;康本国;赵慧燕;焦恩宁;安巍;石志刚;李云翔;南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1/00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古玲玉 |
地址: | 750001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枸杞 病虫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被称为“枸杞癌症”的病虫害——枸杞红瘿蚊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是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居″五宝″之首,枸杞产业是宁夏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其主要功能是: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随着枸杞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及其产业的深度发展,枸杞深加工产业得到发展,因而对枸杞果品质量有更高要求。长期以来枸杞病虫害-红瘿蚊的危害及其农药防治,严重制约着枸杞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其危害极为严重,危害率等于损失率,防治难度极大,被称为“枸杞癌症”。枸杞红瘿蚊世代发育过程,是通过在土壤中发育和在枸杞植株上花果中的危害而交替进行的,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期虫体都藏匿不外露,仅有春季4月10日至5月10日羽化出土后、产卵前的成虫集中处于近1个月的短暂暴露期。
对枸杞病虫害-红瘿蚊的防治,目前普遍采用喷撒农药的方式,这种方法,由于地上生活的虫体包被于枸杞的花果中,受到了子房壁较好的屏蔽保护作用,因此,传统的农药“灭火式”喷雾防治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吸性药剂,农药难以接触虫体,不仅防效低略,还伴随着枸杞减产和严重的农药投入浪费。长期的农药防治,形成了对有机磷等中、高毒农药的深度依赖,导致了红瘿蚊抗药性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增强,防治费用居高不下,防治效果无法提高,产生了广泛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制约着枸杞药材质量的提升。因此,枸杞红瘿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决定了传统农药防治往往是在枸杞受害后被动地“治”,难以做到红瘿蚊危害发生前主动地“防”,形成了目前枸杞红瘿蚊常发成灾的不利局面,始终未得以根本解决,防治形势严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枸杞田间地面覆膜的覆盖隔离封闭窒息作用防治病虫害-枸杞红瘿蚊的无农药残留污染的物理防治技术,解决“枸杞癌症”问题的一种防治枸杞病虫害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防治枸杞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为在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时开始覆膜,成虫羽化结束时撤膜;
覆膜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日前后,撤膜的时间为当年的5月15日前后;
覆膜的材料以微膜、农膜、除草膜和地膜为宜,膜的厚度选择在0.008mm至0.016mm之间;
覆膜时,以树行为中线,在树行两侧同时覆膜,宽度保持在树冠下超出冠幅的地面垂直投影约15至20cm处,将两侧膜靠近树行的内侧边,拉拢叠连到一起,重叠宽度5至10cm,并用土压实,两侧膜靠近行间的外侧边,埋入预先挖好的深20cm的小沟内,以土压实,行间留15至20cm走道;
撤膜时,从树行一头揭起膜的一端,轻轻拉至另一端,边拉边抖动膜上浮土,并将膜卷起;
在覆膜前,枸杞茨园完成修剪、清园、铲园和基施肥,并尽量保持田地平整。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改变以往农药防治技术研究策略,跳出农药防治怪圈,排除农药防治针对枸杞红瘿蚊幼虫危害期进行的树冠“灭火式”喷雾的传统做法,以枸杞红瘿蚊羽化出土后的成虫为防治对象,在春季成虫羽化出土期,集中1个月进行枸杞田间地面覆膜,通过地面覆膜的隔离封闭窒息作用,切断并阻止枸杞红瘿蚊成虫上树产卵、危害花果的发育进程,在果实受害前、枸杞产量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主动地“防”,将红瘿蚊成虫封杀于地面膜下,达到物理防治目的。
本发明是利用枸杞田间地面覆膜的隔离封闭窒息作用,对枸杞红瘿蚊春季羽化出土的成虫进行覆盖隔离物理防治,防治效果达98~100%,解决了被称为“枸杞癌症”的枸杞红瘿蚊的危害及其农药防治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枸杞红瘿蚊覆盖隔离物理防治技术,通过地膜覆盖后的增温、保墒作用,实现枸杞增产10%以上,防治成本减少50~60元/亩,投入产出比达1∶9。汰除了有机磷等中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枸杞红瘿蚊防治中的使用,结束了枸杞红瘿蚊的农药防治历史,提高了对田间瓢虫自然天敌种群的安全选择性;地面覆膜的保障作用,减少了枸杞生长期灌水1次,节约了农业用水。重点防治期农药使用间隔达1个月以上,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为全面提升枸杞药材质量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3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夹片式渐进多焦点套镜
- 下一篇:第2层移动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