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抑制剂-抗CD25嵌合单克隆抗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8735.4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阳滨;张翊;孙九如;任军;游磊;顾小伟;徐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新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13;A61K39/395;A61P3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迅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漕河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抑制剂 cd25 嵌合 单克隆抗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和免疫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抗CD25嵌合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包含所述抗体的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以及生产所述抗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肾移植为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治疗末期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是中国临床开展最早、例数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大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手术。近年来,器官移植病例数不断增长。以肾移植手术为例:至2001年底,中国肾移植的累积总数达40393例,中国肾移植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供体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担任体内卫兵的T细胞等免疫系统将会对异己的肾脏展开进攻,也就是产生移植排斥反应。在这个过程中,TH细胞受IL-1作用后增生,并且释放IL-2。IL-2可进而促进TH细胞增生并为CTL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化提供辅助信号。CTL细胞与HLA-I抗原结合后可引起分化,成为成熟的CTL,排斥移植组织。由此可见,阻断IL-2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对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相当重要。
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较常见,这种反应可能会引起移植肾脏的坏死或者移植肾功能衰退。因此,能够降低和减弱这类反应的药物对于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临床上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对器官移植病人进行治疗,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反应程度。因此,接受肾移植者不得不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达到以下目的:1.合理应用以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保护异己的肾脏);2.保持患者适度的免疫抵抗力(保护患者本身)。
新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制,使临床肾移植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展,肾移植数量急剧增长,效果明显提高,肾移植一年存活率在先进的移植中心已超过85%,术后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其中免疫抑制剂在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迄今应用于临床的免疫抑制剂并没有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虽然移植的肾一年存活率达80-90%,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仍高达50%。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免疫抑制剂有化学药物他克罗姆(Neoral),他可莫司(FK506)或普乐可复、骁悉(MMF)、雷帕霉素(RAPA)及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试验表明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疗效较化学类药物好,但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成本高,造成治疗费用相当昂贵。
并且,现有单克隆抗体产品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为异种蛋白,进入人体会引起机体的排异反应,针对需要多次重复治疗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抗体可将其快速从体内清除,这是限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治疗性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同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激活人体其他免疫系统如补体系统的能力差,从而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嵌合性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应运而生。比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中有90%或以上与人的抗体结构相同,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异源性。但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进行抗体工程的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失去对靶抗原的亲和力和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生产细胞建株困难等难点,且一直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此外,一种单克隆抗体通常针对的是一个特异性的抗原表位,很多情况下一种单克隆抗体往往无法完全地抑制相应的抗原的活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抑制某一抗原,往往需要开发出多种特异性针对该抗原不同表位的抗体。在实践中,如果一种针对抗原某一表位的单克隆抗体效果不好,则需要采用针对该抗原其它表位的抗体,或者需要多种抗体联合使用。
综上,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免疫抑制效果好、安全有效且产量高的新型抗器官移植排斥的单克隆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抗CD25嵌合单克隆抗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所述的嵌合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包含所述抗体的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的VH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具有以下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9所示的CDR1,SEQ ID NO:10所示的CDR2,和SEQ ID NO:11所示的CDR3;
并且,所述抗体的VL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具有以下的氨基酸序列:SEQ IDNO:12所示的CDR1,SEQ ID NO:13所示的CDR2,和SEQ ID NO:14所示的CDR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新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新生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