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玻璃钢外壳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7185.4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辉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B29C53/80;B29C70/50;C08J3/20;C02F1/00;B29K67/00;B29K105/06;B29K30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污水处理 玻璃钢 外壳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罐体的外壳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玻璃钢外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玻璃钢罐体的生产工艺中大多采用手工制作方法,先将部件拼接组装成型,然后在部件接缝处采用打磨毛石,加敷玻璃纤维布进行连接。此工艺制备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其接缝处强度较差,主体的整体性较差,各项物理性能指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占用的生产空间较大,占用劳动力多,生产劳动强度较大,且原材料浪费严重,产生大量工业废料,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和节约原材料、减少污染的机械化生产玻璃钢罐体外壳的工艺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玻璃钢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碱玻璃纤纱、树脂专用促进剂和固化剂为原料,经过如下加工工艺制造而成:①将制备好的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的内胎吊装在旋转支架上;②在原料槽内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专用促进剂和固化剂,重量配比为100∶1~4∶1~4;③通过导纱孔板,将置于放纱架上的中碱玻璃纤纱导入原料槽内,进行充分浸渗0.1~6秒;④将充分混合浸渗的混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中碱玻璃纤纱,通过压纱辊导出,经导丝头,用微控电脑缠绕设备采用斜线交叉,纵向缠绕方式,将中碱玻璃纤纱缠绕在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的内胎表面上8~13周(7~11mm厚);⑤放置120分钟,至不饱和聚酯树脂完全固化,即完成成品的制作。
其中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专用促进剂和固化剂的配比,在最佳生产温度20℃时为100∶3∶3,最佳的充分浸渗的时间为1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机械设备控制用料,节省成本,减少工业废料的产生,避免了环境污染;机械化的生产和原材料的最佳配比,以及缠绕的方法提高了产品的抗压、抗折、抗裂、抗渗漏等物理特性,去掉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使产品质量比较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20℃进行生产加工时,首先将预先制备好的约20立方米的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的内胎吊装在旋转支架上,同时在原料槽中加入重量比为100∶3∶3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树脂专用促进剂和固化剂,通过导纱孔板,将置于放纱架上的中碱玻璃纤纱导入原料槽内,将原料槽的宽度设置为50厘米,中碱玻璃纤纱传动的速度0.5米/秒,使得中碱玻璃纤纱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进行充分浸渗1秒,然后将充分混合浸渗的混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中碱玻璃纤纱,通过压纱辊导出,去掉多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经导丝头,用微控电脑缠绕设备采用斜线交叉,纵向缠绕,交替进行的方式,将中碱玻璃纤纱缠绕在地埋式污水处理池的内胎表面上10mm厚;放置120分钟,至不饱和聚酯树脂完全固化,即完成成品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辉,未经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71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告警恢复消息上报方法
- 下一篇:用于诊断警情的预警方法和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