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5283.4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德;黄嘉平;赖俐琍;蔡峰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8 | 分类号: | G12B9/08;G12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功能 底座 平面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平面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液晶显示器多会配置一底座而可放置于桌面上,并设置有一枢轴供使用者调整液晶显示器的角度,以便使用者观赏或使用。然而,当使用者因装饰效果或空间限制,而欲将液晶显示器悬挂于墙壁上,必须加装一个支撑架(壁挂支撑架),并将支撑架锁固于墙壁才能达到悬挂液晶显示器的目的。若要取下悬挂于墙壁上的液晶显示器,也须先自墙壁上拔起支撑架,才能取下液晶显示器,如此甚为费时费力,不合经济原则。甚有使用者望之却步,仅将液晶显示器放置于桌面上,而无法因应使用者的视觉诉求而自由调整液晶显示器的摆放位置。
由于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愈来愈大,放置于桌面上不但会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并可能让使用者无法在桌面上摆放其它物品,造成无法有效地做空间配置。因此,如何改良液晶显示器的底座结构,让使用者可轻易地将液晶显示器放置于桌面或悬挂于墙壁上,进而增加使用者空间配置的弹性,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包含平面显示器主体、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连接部、支撑部及枢接部。其中第二固定部面向第一固定部,并利用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且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连接部围绕形成一间隙。而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另一端连接于枢接部,并将枢接部枢接平面显示器主体的背面,即可利用枢接部调整平面显示器主体的观赏角度。
当平面显示器主体欲摆放于桌面时,可利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夹持桌面而固定于桌缘,也可直接将平面显示器主体放置于桌面上,续将平面显示器主体调整成适当的角度,即可进行观赏。若平面显示器主体欲挂置于壁面时,可利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夹持隔间板,使平面显示器主体悬挂于隔间板上,而使用者也可直接将第一固定部直接锁固于墙壁上,藉此让使用者轻易地将平面显示器主体摆放于不同位置。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放置于桌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夹持于桌面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悬挂于隔间板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锁固于墙壁的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利用弹性凸块抵紧板体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夹持于桌面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悬挂于隔间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调整间隙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调整平面显示器位置的示意图(一)。
图6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调整平面显示器位置的示意图(二)。
图7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调整平面显示器位置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多功能底座
10......第一固定部
12......第二固定部
121......导引面
13......间隙
14......连接部
141......调整部
15......座体
151......弹性凸块
16......枢接部
17......锁固组件
18......支撑部
181......伸缩部
182......滑槽
2......平面显示器主体
3......板体
31.......桌面
32......隔间板
33......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图1B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一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平面显示器主体2的多功能底座1包含:第一固定部10、第二固定部12、连接部14、枢接部16、支撑部18。
第一固定部10,为一概呈矩形的片体(见图1A),也可为一个以上的杆体所组成的支架(见图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5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