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8791.X | 申请日: | 200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8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平;林志彦;柯友俊;黄坤文;尤素云;赖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0 | 分类号: | H01M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侦测 装置 直接 甲醇 燃料电池 系统 | ||
1.一种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包含有:
多个燃料电池本体;
一循环燃料槽;
至少一个控制元件;
一循环泵;
一气体循环风扇;
一燃料添加装置;以及
一警示装置,连接至所述控制元件;
其中该控制元件包含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控制电路板、IC芯片或电子元件,当该控制电路板上的IC芯片侦测到电压低于某一下限值时,即激活该警示装置,藉以提醒使用者或操作者利用该燃料添加装置添加燃料至该循环燃料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添加装置是各式可抛弃式或非可抛弃式燃料添加罐,其具有一燃料注射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燃料槽上设计有一止逆燃料注入口,其形状与该燃料添加装置的燃料注射嘴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燃料注入口包含有一采用高弹性高挤压力弹性高分子软性塑化基材或硅胶复合材料所加工制成的内件,特别抗溶剂及化学酸碱腐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燃料添加完成后,将该燃料注射嘴拔出的同时,该止逆燃料注入口会立即闭锁,防止燃料外漏,再将盖子盖上,二次闭锁,达到双重防漏的作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燃料注入口设置在该循环燃料槽的上表面或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的泵出口连接至该燃料电池本体的燃料入口,而该燃料电池本体的燃料出口则经由一燃料输送管线连接到所述循环燃料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是灯号、声号或显示面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添加装置是补充一定浓度与一定量的燃料后,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就可以恢复正常运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浓度侦测装置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燃料槽具有一排气装置。
11.一种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包含有:
一燃料电池组;
一循环燃料槽;
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板,包含有至少一组以上的DC-DC转换器及多个IC与电子元件,可将该燃料电池组提供的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的电压,并控制整体系统运作,自动切换不同使用模式,使系统达到最佳化;
一循环泵,用来供给该燃料电池组燃料;
一气体循环风扇,负责供给该燃料电池组足够的氧气,并调节系统内的温度;以及
多个二次电池,连接至该控制电路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为可重复充电的电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包含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高分子电池。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系统供给负载较小时,系统不需激活该二次电池输出供电,仅直接由该燃料电池输出供电。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系统供给较大负载,超过该燃料电池组所能供给的最大功率时,系统将通过该控制电路板,自动切换操作模式,使该二次电池加入系统并联供电,且该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经过该DC-DC转换器后,自动调节电压使其与该燃料电池组供给负载的电压相同,避免因不同电压并联所造成的耗损。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二次电池的电量消耗殆尽时,系统将提醒使用者,避免继续在高负载使用下,造成系统供电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电路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87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与有机垃圾混合生物制氢的方法
- 下一篇:节能电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