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穗梳脱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6428.4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立金 |
主分类号: | A01D41/08 | 分类号: | A01D41/08;A01F12/2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建华 |
地址: | 435121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穗梳 脱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脱粒机械,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插穗梳脱机。
(二)背景技术:
现有梳脱式收割机的工作原理是禾穗在压禾鼻的作用下被高速旋转的梳脱滚筒梳刷冲击而脱粒,普通的小型脱谷机也是这种原理,它们的梳脱(粒)装置即为梳脱滚筒,其结构是在滚筒表面上设置有许多弓形梳脱齿,齿间距一般较大(大于20mm),其最大缺点是:断穗破损较多,需要进行二次脱粒,而且低速性差,不适合南方的小田块作业。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收割机脱粒机断穗破损较多,需进行二次脱粒,低速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新的脱粒方式,提供一种插穗梳脱机。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采用间距适当合理的长条梳脱齿直接插进禾穗底部,夹持捋脱谷粒。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设计有行走机架、装在行走机架上的梳脱装置、传动装置以及梳脱罩,其特征是:所述的梳脱装置具有转轴,在转轴上至少装有一排一端向外延伸的长条状梳脱齿,梳脱齿的间距为2.5-6mm。
为有利于梳脱穗底部的稻谷颗粒,本发明中在梳脱齿夹持谷穗的一侧或两侧壁上制有若干小凸起。
为有利于脱粒,本发明中在梳脱齿的上侧面上制有锯齿。
为使谷粒的飞溅高度降低,本发明中的梳脱齿呈弧形状。
为保证脱粒更干净,本发明中所述梳脱装置的转轴截面为四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在转轴的至少一个面上装有两排一端向外延伸的长梳脱齿。
为有利于脱粒,本发明中在所述梳脱齿的外端焊有一弧形条。
为有利于进禾,本发明中在梳脱装置的前方安装有拔禾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梳脱装置的转轴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转轴上的梳脱齿直接插进禾秆上部,从禾穗底部夹持住禾穗,随着梳脱齿的旋转和整机的前进,捋脱掉谷粒,飞溅的谷粒撞击在梳脱罩上,减速掉下来,落进行走机架中的谷仓,即实现谷粒的梳脱。
本发明原理巧妙,结构简单,断穗少,没有破损,其梳脱齿直接插进禾秆上部脱粒,因此草谷比低,少灰尘,湿脱能力提高,梳脱幅度宽,并且对穗头整齐度和行整齐度要求不高,尤擅收获叶茂秆青的稻谷,即使是下雨天也能作业,并且其低速和高速工作性能都很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之二梳脱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之三梳脱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拔禾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结构之四的梳脱装置与拔禾轮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中:1-行走机架,2-转轴,3-梳脱罩,4-梳脱齿,5-小凸起,6-传动装置,7-弧形条,8-锯齿,9-支架,10-拔禾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例1: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结构之一,它具有普通梳脱谷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行走机架1,装在行走机架1上的梳脱装置,传动装置6以及梳脱罩3组成。特别是本发明中的改进之处,其梳脱装置与现有技术有较大的不同,它具有一转轴2,在转轴2上焊装有四排(至少一排即可)一端向外延伸的长条状梳脱齿4(可采用8号钢丝制作),且梳脱齿的间距为2.5mm。为有利于梳脱禾穗底部的稻谷颗粒,本发明中,在梳脱齿2夹持谷穗的两侧壁上制有三个小凸起5,且在梳脱齿2的上表面制有锯齿8。另在梳脱齿2的外端焊装一弧形条7。实施中,这三个特征均可加也可不加。
例2:本发明的结构之二,基本同例1结构,不同的是:其梳脱装置的转轴2截面呈正方形,在转轴2的两相对边上各焊装有两排一端向外延伸的长条状梳脱齿4(可采用10号钢丝制作),且每排中梳脱齿的间距按3.5mm布置即可,其梳脱齿弯制成弧形状更好,参见图3。
例3:本发明的结构之三,基本同例1结构,不同的是:其梳脱装置的转轴2截面呈三角形,在三角形转轴2的三个平面上(也可在1-2个平面上)各焊装有两排一端向外延伸的长条状梳脱齿4(可采用10号钢丝制作),且每排中梳脱齿的间距按5mm布置即可,参见图4。
例4:本发明的结构之四,基本同例1结构。不同的是:在梳脱装置的前方,安装了拔禾轮10(参见图5,同现有技术,采用钢筋焊制而成),该拔禾轮10是通过支架9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架1上,参见图6。本发明装置可装于大型收割机上取代大型收割机上的原收脱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立金,未经刘立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6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