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藤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5408.5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甘纯玑;管永光;吴英娇;杨海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14 | 分类号: | C07D493/14;A61K31/352;A61K36/48;A61P35/00;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藤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特别是鱼藤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长期困扰人类,成为医药学界难以攻克的壁垒。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癌症的深入研究,鱼藤素的高效抗癌活性也逐渐被科学界认识。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较为复杂,提取率低,活性成分的损失严重,产品纯度也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化工分离技术,由于CO2无毒、无臭、无味、无腐蚀,化学稳定性高,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离效果好,并可在常温下操作,因此超临界CO2萃取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香料、食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美国发明专利2056438(1936)“Exteaction oftoxins from rootsfor the manufacture of insecticides”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毒鱼藤根,得到鱼藤酮类化合物。该提取方法以乙醇为浸提剂,浸提取时间较长,萃取率较低。浸提液中杂质含量较高,对鱼藤素单体的析出不利。另外,该方法提取的鱼藤素溶剂损耗多,残留溶剂量大,成本高。
美国发明专利4698222(1987)“Extraction of insecticides fromplants”采用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浸提鱼藤,可有效提取植物中鱼藤素。该提取方法提取周期长,试剂毒性较大,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该方法提取的鱼藤素溶剂损耗多,残留溶剂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植物中的抗癌活性成分鱼藤素,以克服采用有机试剂提取制备鱼藤素过程中成本高,得率低,有效成分损失大,溶剂残留,资源利用附加值低等缺陷。
本发明的鱼藤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取台湾鱼藤根为原料,将含水率为0%~50%的台湾鱼藤根,在-20℃~90℃条件下粉碎为10~300目的台湾鱼藤根粉末备用;
2、提取:将所述台湾鱼藤根粉末与作为夹带剂的甲醇或乙醇混合均匀后,加入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器的萃取釜中,其使用量为在每克粉末中加入1ml~15ml的夹带剂;设定提取温度为20℃~80℃、萃取压力为12Mpa~45Mpa、CO2流量为10kg/h~45kg/h、萃取与分离的时间为20min~150min;
3、分离:提取完成后经分离器I和分离器II进行减压分离;设定分离器I温度为30℃~60℃、分离器I压力为8Mpa~12Mpa、分离器II温度为30℃~50℃、分离器II压力为4Mpa~6Mpa;
4、产品:从分离器II中得黄色油状的鱼藤素初提物,流动项选用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酸乙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溶剂,经硅胶柱分离,得鱼藤素产品。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植物中的鱼藤素,与传统的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鱼藤素比较,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得率高的优点(详见表1)。而且提取物中活性成分不被破坏,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表1 鱼藤素的超临界CO2提取与有机试剂提取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韵画汉字输入法
- 下一篇:多色组印刷单元自动定位方法及其定位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