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及电熨斗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5397.0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游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图明 |
主分类号: | D06F75/10 | 分类号: | D06F75/10;D06F75/18;F22B3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松亭;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污垢 表面 蒸汽 形成 装置 电熨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形成装置及电熨斗,具体地说是指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及电熨斗。
背景技术
蒸汽电熨斗的基本结构包括水箱和熨板,熨板的上方一体地设有一蒸汽室,熨板设有与蒸汽室连通的蒸汽喷孔,熨板埋设有电热管,以对熨板进行加热,当水箱中的水由上而下滴入蒸汽室中时,受热变成蒸汽从蒸汽喷孔自熨板下方喷出,对被熨烫的衣物进行加湿。
该种方案的关键在于水滴入蒸汽室后能否迅速汽化。为了使水能在蒸汽室里迅速汽化,通常的做法是在蒸汽室里涂上一层扩散剂。虽然扩散剂可以使水滴迅速扩散汽化形成水蒸汽,但是很容易使水中所含的杂质积存于蒸汽室内而形成污垢,影响蒸汽电熨斗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及电熨斗,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蒸汽形成装置内壁易积存水中的杂质而形成污垢影响使用的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包括一螺线形管腔,该螺线形管腔外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该螺线形管腔的内端部形成一水的入口,其外端部形成一蒸汽出口,在该管腔内壁覆设有一聚四氟乙烯层。
前述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其螺线形管腔形成于一发热体中,该发热体内埋设有电加热管,该电加热管构成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主体和设于发热主体上方的盖板,该发热主体、盖板的相对面分别设有螺线形槽,所述螺线形管腔由两螺线形槽共同组成,所述电加热管埋设于发热主体内,所述水的入口形成于该盖板顶面对应于其螺线形槽的内端部位置,所述蒸汽出口形成于该盖板顶面对应于其螺线形槽的外端部位置。
前述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其螺线形管腔形成于电熨斗的熨板上,该熨板内埋设有电加热管,该电加热管构成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熨板顶面形成一螺线形槽,该螺线形槽上方设有一盖板,该盖板与该螺线形槽共同形成该螺线形管腔;该盖板于该螺线形管腔内端部上方对位置形成一水的入口,该熨板底面对应于该螺线形管腔外端部下方位置形成一蒸汽出口。
方案二: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的电熨斗,包括一熨斗主体,该熨斗主体内设有一锅炉式蒸汽形成装置,熨斗底部设有一熨板,熨板上方形成一蒸汽室,熨板底面设有与蒸汽室相通的蒸汽喷孔,该锅炉式蒸汽形成装置的锅炉体上设有一阀门,该阀门通过蒸汽导管与蒸汽室连通,其蒸汽室的内壁覆设有一聚四氟乙烯层。
前述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的电熨斗,其锅炉体的内壁也覆设有一聚四氟乙烯层。
前述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的电熨斗,其锅炉体和熨板分别设有独立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管。
方案三: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的电熨斗,包括一熨斗主体,该熨斗主体内设有一锅炉式蒸汽形成装置,熨斗底部设有一熨板,熨板设有与熨板底面相通的蒸汽喷孔,该锅炉式蒸汽形成装置的锅炉体上设有一阀门,该阀门通过蒸汽导管与熨板上的蒸汽喷孔连通,其锅炉体的内壁覆设有一聚四氟乙烯层。
前述一种具有防污垢内表面的蒸汽形成装置的电熨斗,其锅炉体和熨板分别设有独立的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管。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一,克服了行业中关于蒸汽室内不能采用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材料而必须采用扩散剂以便使水滴迅速扩散汽化的思维惯性,创造性地在蒸汽形成装置的内壁覆设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材料层,使得水或水蒸汽中的杂质随时都会随喷出的水蒸汽排走,而不会积存在蒸汽形成装置内,因而即使在使用较长时间后,该蒸汽形成装置内也能保持清洁;二,在方案一中,采用螺线形管腔作为蒸汽室,水由内端部进入,蒸汽由外端部喷出,最初形成的水蒸汽带动余下的水沿螺线形管腔向外扩散,在离心力的作用,余下的水打在螺线形管腔的壁上,进一步汽化,最后在螺线形管腔的外端部得到较为完全的蒸汽,而该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材料层有利于水和蒸汽的扩散;在方案二和方案三中,蒸汽不是在蒸汽室内形成,而是在锅炉中形成,因而不存在水在蒸汽室内无法汽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另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图明,未经游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