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掺杂氧化锌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5393.2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元;刘永升;罗文钦;李仁富;廖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78 | 分类号: | C09K1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掺杂 氧化锌 纳米 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荧光发光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稀土掺杂氧化锌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稀土掺杂的纳米半导体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荧光发光材料,在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Zn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它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一种良好的发光基质。由于三价稀土离子的半径比Zn2+离子大得多,而且两者的电荷不匹配,稀土离子一般很难以替换Zn2+格点位置的形式掺入ZnO纳米晶中。因而,所报道的都只能得到稀土在纳米晶表面或近表面的弱发光,没有解决稀土离子在ZnO中的有效掺杂。目前制备稀土掺杂ZnO纳米颗粒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和反胶束法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溶胶-凝胶法(Wang,X.et al.Luminescencespectroscopy and visible upconversion properties of Er3+in ZnO nanocryst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8,18408-18413(2004);Spanhel,L.&Anderson,M.A.Semiconductor Clusters in the Sol-Gel Process-QuantizedAggregation,Gelation,and Crystal-Growth in Concentrated ZnO Colloid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13,2826-2833(1991))。本发明改进了溶胶-凝胶工艺,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稀土掺杂问题,得到了强发光的稀土掺杂的ZnO纳米发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发光强度的稀土掺杂ZnO纳米晶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制备的ZnO纳米晶的组分为:xRe3+-(1-x)ZnO(其中Re=Pr,Nd,Sm,Eu,Tb,Dy,Tm,Ho,Er,Yb;x=0.1-6mol%)。
本发明采用如下制备工艺:将稀土醋酸盐和醋酸锌混和均匀,在100-150℃干燥以除去结晶水,冷却加入无水乙醇,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在60-90℃搅拌,将形成的乳浊溶液冷却到10℃以下,然后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锂搅拌,得到凝胶状混合物;将足量正己烷加入到上述凝胶状混合物中,使之沉淀,静置将上层清液与沉淀分离,将得到的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在40-80℃干燥,得到Re:ZnO起始纳米晶,将起始纳米晶在100-600℃热处理,得到Re:ZnO纳米晶。
制备出来的Re:ZnO纳米晶是纯的纤锌矿结构。XRD粉术衍射和透射电镜表明得到的是接近单分散3-50纳米的纳米晶小颗粒。通过选择激发波长,能得到强的、尖锐的稀土离子发光,表明稀土离子能够有效掺杂到ZnO纳米晶中,是一种优良的荧光发光材料。
本发明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本发明与目前国内外制备的Re:ZnO纳米晶相比,稀土离子可以有效地掺杂到ZnO纳米晶中Zn2+的格点位置,通过选择激发可以得到很强的稀土离子发光,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发光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掺杂浓度Eu3+:ZnO起始纳米晶400℃热处理30分钟(a)0.5at%,(b)1at%,(c)2at%和(d)Eu3+:ZnO(1at%)起始纳米晶XRD衍射图样;
图2掺Eu3+2at%的ZnO起始纳米晶在400℃热处理30分钟后的透射电镜图;
图3:掺Eu3+1at%的ZnO起始纳米晶在400℃热处理30分钟后的选择性激发发射光谱,激发波长为464.9nm和467.7nm。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