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分路的闪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9075.5 | 申请日: | 200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6/06 | 分类号: | G11C16/06;G11C16/02;G11C1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路 闪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具分路的闪存装置,通过外部传输界面的分路启动讯号,将可使转换电路设定为短路的状态,因此当闪存控制器发生错误或损毁时,则利用此分路模式将外部控制端直接通过外部传输界面对闪存芯片直接进行存取或测试。
背景技术
目前闪存的科学技术在快速地成长,近年来业者不断开发出更大容量的闪存,而市面上的各种影音装置,如MP3、PDA、数字相机或数字摄影机及手机等通讯装置,皆朝向以存储记忆卡为一标准配备的方式来生产,但闪存的应用则因不同厂商而设有不同型号、不同尺寸或不同规格的存储记忆卡,目前市面上具有MMC卡(MultiMedia Card)、CF卡(CompactFlash Card)、SMC卡(SmartMedia Card)、MS卡(Memory Stick)及SD卡(SecureDigital Memory Card)等规格存储记忆卡,也由于各种闪存所带来的便利性,使闪存从问世已来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成为一种几乎不可或缺的配备装置。
再者,上述的闪存依技术架构则可分为有NOR TYPE、NAND TYPE、DINOR TYPE或AND TYPE等四种;其中以程序代码为储存主体的闪存以NOR TYPE为一主流架构,且又称为NOR型闪存,而以数据为储存主体的闪存则以NAND TYPE为主流架构,且该闪存又可称为NAND型闪存。
由于NAND TYPE闪存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的特性,近来已成为储存媒体的主流,但是由于存取与管理上过于复杂,所以为了简化NAND TYPE闪存的使用,于是有了NAND TYPE闪存控制器(NAND Flash Controller)的产生,而NAND TYPE闪存控制器与NAND TYPE的闪存则可进一步利用多芯片封装技术(Multi Chip Package或称MCP)来封装成一颗独立的芯片,虽然该独立芯片的闪存界面与一般的NAND TYPE闪存一致,但是使用上却与传统的ATA装置相同,只需下达存取闪存的逻辑地址不再需要做复杂的闪存管理;但是此多芯片封装技术的芯片在大量生产上却存在着测试的问题,因为NAND TYPE闪存并无直接连接到芯片的位脚上,因此无法直接由芯片外部直接测试或量测。
再者,在传统多芯片封装技术于测试中,不易找出有缺陷的芯片是属于何种形式封装的芯片;再者,当在芯片之间的连接界面中有缺陷,且以传统多芯片封装测试时,该多芯片封装的闪存的缺陷原因将不易被找出,因此,如何改良现有技术的不足,且增加该闪存的良率则是本发明的一大方向。
因此,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便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而有待于相关业者作进一步改进与创新设计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分路的闪存装置,该闪存控制器内设置有多个转换电路组,每一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于第一转接垫片与第一连接垫片之间,以及第二连接垫片与第二转接垫片之间,藉此将可让闪存控制器形成一分路的结构,因此这种具分路的闪存装置可与一般的闪存的测试方式完全一致。
另外,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的通过外部传输界面的分路启动讯号,将可使转换电路设定为一短路的状态,因此闪存控制器发生错误或损毁时,则利用此分路模式将外部控制端直接通过外部传输界面对闪存芯片直接进行存取或测试,因此使用者不需增购新的闪存亦可继续使用该闪存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特征如下:
一种具分路的闪存装置,该具分路的闪存装置由闪存控制器、传输界面及闪存芯片所构成,其中包括:
多个转换电路组,其中每一转换电路组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垫片及一第一转接垫片,一第二连接垫片及一第二转接垫片,一转换电路;
一控制逻辑器,该控制逻辑器与每一转换电路组的第一连接垫片和第二连接垫片连接;
上述传输界面连接闪存控制器与闪存芯片;
该闪存芯片是具有记忆功能或可重复读写特性的集成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9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