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开花时间调节基因GAL1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3200.3 | 申请日: | 200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林辰涛;傅永福;徐通达;许娇卉;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8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开花 时间 调节 基因 gal1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开花时间调节的基因GAL1,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2)食用油;(3)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原料,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在冷滤点、闪点、燃烧功效、含硫量、燃烧耗氧量、环保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柴油,更重要的是生物柴油具有再生性能;(4)用大豆和油菜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副产品甘油、油酸、卵磷脂等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5)此外,大豆还是典型的短日植物,是最早用于研究光周期反应的植物材料之一,因而它在理论研究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农业部调查,由于产需缺口加大,2005年前五个月油料与食油进口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预计2005年的进口油料还将占50%。根据WTO规则,大豆不属于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产品,不能用关税配额准入量手段对大豆进口数量进行限制,因而进口与国产大豆矛盾将更加突出。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提高大豆的产量,是解决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的关键。
我国的大豆资源很丰富,有许多高产、高油、高蛋白和抗逆性强等优质品种。但是,由于大豆是严格的短日植物,植物的开花只能在特定的光周期条件下才能完成;在相差1.5个纬度的地区就会因区域间光周期的差异而显著影响大豆的产量(杨志攀和周新安,大豆光周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1):67-73。我国的大豆根据其生态分布,可分为3个区,含10各亚区(盖钧镒,汪越胜,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139-145),不同区域间的品种难以相互引种栽培。因此,大豆的这一特性就限制优质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也就是说,缺乏光周期广适性的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关键,解决这一引种问题势在必行。虽然通过传统的栽培和遗传育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豆的生长习性,也获得一些光周期适应性较广的品种,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豆开花习性(赵存等,用光周期诱导法筛选光钝感的大豆品种(系)。大豆科学。1996,15(1):42-47。陈洁敏和杨方人。播期对大豆开花及产量的影响。大豆科学,1998,17(3):225-230。杨志攀和周新安,大豆光周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1):61-73。栾晓燕,满为群,杜维广,陈怡,刘鑫磊,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大豆科学,2004,23(3):196-199)。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对大豆开花分子机理的了解甚少,从而导致很难从本质上解决大豆的开花习性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3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关闭力增强机构的隔膜式电磁阀
- 下一篇:自动检测焊接电极损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