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混凝土道路修补用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1400.5 | 申请日: | 200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邬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桂林 |
主分类号: | C04B18/14 | 分类号: | C04B18/14;C04B1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300广东省龙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混凝土 道路 修补 外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水泥混凝土道路的修补,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道路修补用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主要适用于各种机场跑道、公路混凝土路面和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维修的水泥混凝土外加剂。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公路养护部门都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混凝土对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补,尽管方法简便,但隐患较多。
一、沥青混凝土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弊端
1、道路强度不均匀,传荷不一致
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有本质的区别,沥青混凝土呈柔性,水泥混凝土硬化后呈刚性,二者强度差异较大,受外部荷载作用后的应力分布也不相同,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促使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大程度的破坏。
2、使用寿命短
沥青混凝土本来的使用寿命就比水泥混凝土短得多,夹在水泥混凝土板中间,更易发生破坏,有的甚至一个冬季或雨季过后,就要进行重新修理,沥青混凝土修补水泥混凝土只能作为应急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影响路面平整度,降低使用功能
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热稳定性较差,夏季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易产生变形。尤其是与水泥混凝土这种刚性材料一起承载时,沥青混凝土更易产生坑凹凸不平的情况,导致路面平整度下降,影响路面使用功能。
4、不美观
路面景观受到影响,行车视觉不舒服。
二、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水泥混凝土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弊端
另一种传统的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方法是将破损的混凝土除掉,新铺上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水泥混凝土。
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有以下缺点:
1、收缩大,易导致新老混凝土拉开
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水泥混凝土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体积收缩,据研究,水泥硬化后的绝对体积都要减小,每100g水泥的净浆,化学减缩值约为7~9ml,如混凝土水泥用量300kg/m3,其化学减缩量将达到21L/m3~27L/m3。混凝土的干缩值达0.04~0.06%。
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约为40k/g~60k/g,对于新修补的混凝土来说,同样有一个蓄热与放热过程,混凝土绝热温升可达30℃~50℃,与环境出现温差效应。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为10℃时,产生冷缩值约为0.01%,当温差达20℃~40℃时,其冷缩值为0.02%~0.0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控制温峰避免产生裂缝。
混凝土的干缩与冷缩在水泥混凝土硬化早期最为激烈,而此时的强度是较低的,很难承受由于干缩与冷缩产生的应力,在新老混凝土间易于拉开。
2、粘度低,与老混凝土结合差
水泥本身的粘度很低,且不说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有数年龄期混凝土间的结合不好,即便是大批量混凝土施工时,施工间断如不预先进行处理,也会导致混凝土明显的施工缝出现。
3、新老混凝土间界面缺陷,易使混凝土开裂
被损坏的废混凝土除掉后,老混凝土表面便会有由裸石和水泥石组成的接触面,新混凝土浇筑后,新的水泥砂浆与老混凝土中的裸石或水泥石相接触。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或熟料表面的水膜层常常会使混凝土硬化后产生的孔隙成为界面缺陷。新老混凝土接合,老混凝土表面的裸石或水泥石无法像新拌混凝土那样通过搅拌由水泥砂浆将骨料包裹好,振动成型后,老混凝土表面的裸石或水泥石周边将会产生比新拌混凝土中骨料周边更厚的水膜层,因此更易造成新老混凝土界面缺陷,易使混凝土开裂。
4、养生期长,影响交通
掺普通减水剂或早强剂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需要较长的过程,一般都要7天以上才能达到放行交通的强度。因此路面修补后需要较长的养生期,长时间的封闭更易出现交通事故,对正常的交通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道路修补用水泥混凝土外加剂。
特点一:高早强,后期强度稳定增长。
掺本水泥混凝土道路快速修补剂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很快,在水泥混凝土成型后十小时至三天便可达到二十八天强度的80%以上,达到放行交通的强度标准,大大缩短维护交通时间(不掺则要养护二十八天才可放行交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且后期保持稳定增长,掺水泥混凝土道路快速修补剂FLQ-4h型的强度发展如附图所示。
特点二:早期微膨胀,后期无收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桂林,未经邬桂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1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态乳制品包装材料
- 下一篇:直流马达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