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KR法铁水预处理用脱磷剂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88115.6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来;高助中;高德曼;刘斌峰;李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振球炉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地址: | 21426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kr 铁水 预处理 用脱磷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KR搅拌法铁水预处理脱磷剂,尤其涉及一种自身氧含量高,脱磷渣磷容量高,及高利用率KR法铁水预处理用脱磷剂。
背景技术
铁水预处理是指铁水进入炼钢炉(转炉、电炉等)前进行脱硅、脱磷、脱硫处理,其目的是将铁水中的[Si]、[P]、[S]在入转炉前脱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以满足冶炼优特钢、纯净钢,是钢铁冶金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铁水预脱磷处理方法,按加料方式和搅拌方式可分为喷吹法、顶加熔剂机械搅拌法(KR法)以及顶加熔剂吹氮搅拌法等。KR法具有设备占地小、投资少,脱硫效率高,得到重视。脱磷热力学条件要求氧势必须尽可能高,但KR法铁水预处理工艺,没有喷枪和附属吹氧设备,无法另外吹氧,这样脱磷剂中氧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规脱磷剂采用氧化铁皮、烧结矿或转炉渣作为氧源,这些原料中氧源含量低,加之存在氧反应效率和利用率问题,难以满足KR法脱磷对氧势要求,因此常规脱磷剂在KR工艺中脱磷效果不好,给脱磷带来困难。
铁水预处理时,脱磷反应业主要通过(CaO)在富(O)条件下生成(CaO·P2O5),而使铁水中的[P]被去除(1),但由于(CaO·P2O5)的不稳定性,加上铁水中的[Si]优先氧化成(SiO2),同时铁水中高达3.0%以上含量[C],这又使得生成的(CaO·P2O5)易发生回磷反应(2),结果是磷又回到铁水里去了,因此也会降低脱磷效果,难以达到较低[P]含量。具体反应如下式:
2[P]+5(O)+(CaO)=(CaO·P2O5) (1)
(CaO·P2O5)+5[C]+(SiO2)=(CaO·SiO2)+2[P]+5{CO} (2)
在KR法脱磷工艺中,如果顶加粉状脱磷剂,则在加入过程中会大量被除尘抽风机抽走,利用率很低,影响脱磷效果;但如果加入块状脱磷剂,虽然可以避免在加入过程中被除尘系统抽走的不利,但加入后,会造成脱磷剂化渣时间长,反应不充分,脱磷率也会明显降低。
中国专利CN1372009A公开的铁水、钢水脱磷剂,由30%~60%氧化铁(Fe2O3·FeO)、30%~60%活性石灰(CaO)、5%~20%氟化钙(CaF2),制成0.5—1mm的颗粒状。此脱磷剂因是通过顶喷法或吹喷法加入,因有充足的氧源,因而未对氧化铁的组成作出限定,在KR工艺中氧源量得不到稳定保证,再加上易发生回磷反应,达不到高要求的脱磷率;其次,其产品颗粒太小,在KR工艺中应用将大量被除尘风吸走,降低了脱磷剂的利用率。因此不适于在KR法工艺中应用。
中国专利CN1290757A公开的冶炼用高效脱磷球团,由40-70%CaO,10-40%FeO,8-15%CaF2,2-6%粘结剂,经两次混料后压型,于150℃—200℃低温烘烧,保温24—48小时。因其原料全部采用FeO,氧含量低,用于KR工艺中脱磷效果差;其次,在压球过程中,加3~15%水后经150℃—200℃低温烘烧,会导致CaO的失效,脱磷效果降低。因此也不适用KR工艺中脱磷。
中国专利CN1524969公开的以转炉渣为原料的铁水脱磷剂,由转炉渣20~50、石灰15~28、铁氧化物20~43、萤石0~3、苏打0~3、石灰石0~3组成。原料采用高达20~50%废弃转炉渣,而转炉渣本身磷、硅含量较高(P2O51-5%,SiO210-30%),以及还有较多其它成份,这势必影响脱磷剂的脱磷率;其次,铁氧化物采用的是烧结矿或轧钢铁皮,氧源含量低,同样也不适合KR工艺中脱磷。
中国专利CN1182799公开在顶吹氧气(供氧强度:0.75—1.20Nm3/mint)和底吹氮气工艺中使用的脱磷剂,其A和/或B合成渣组成,分别为合成渣A:CaO50—70%,铁氧化物15—35%,萤石CaF2 5—15%;合成渣B:CaO55—70%,铁氧化物15—30%,萤石CaF2 4—10%,Na2Co34—9%。同样该脱磷剂不适用于KR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振球炉料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振球炉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8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辛脑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保健灵芝面条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