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火建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4256.0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日东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18/04;C04B18/16;C04B14/38;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 建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火建材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以拆除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或生产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及纤维废料为基材。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其生活环境的要求亦随之提高,而与其最常接近的生活环境便是自身的住家环境。现代人的住家环境大部分皆有装潢及造景,其不仅须符合自身喜好的美感,在现今的环境更须符合安全的要求。在室内装潢或室外造景中常可见墙面或石墙的摆设,为了美感的需求,亦常使用真实的土石,但真实的土石重量重搬动不易,且如果堆高或放置于高处时亦有倒塌的危险,另外,如要拆除或重新装潢,工程亦会费时费力,再者,如大量使用土石则会破坏生态环境且不环保。
目前市面上有以木工施工方式达成相似的造景,但其往往不能符合防火的安全法规要求,容易造成危险。目前市面上虽亦有符合防火安全法规的防火建材,但这些防火建材的成本较高,而且生产此类防火建材或拆除这些防火建材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无法被利用的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不易,而且常需额外的处理成本。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防火建材及其制造方法,以使该防火建材能达到安全、环保、重量轻及成本低的目的,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探讨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火建材及其制造方法,以拆除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或生产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及纤维废料为基材,制造防火建材,进而达到该防火建材安全、环保、重量轻及成本低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样态为一种防火建材组合物,其包含:50%的防火板材废料及纤维废料、47.5%的矿质材料及2.5%的黏着剂;该防火板材废料是拆除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或生产防火板材产生的废料;该纤维废料是棉絮;47.5%的该矿质材料中,25%为水泥,22.5%为水;该黏着剂是海菜粉。
本发明的第二样态为一种防火建材,其是由如第一样态所述的防火建材组合物硬化所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样态为一种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1)将如第一样态所述的防火建材组合物混合;
(2)将步骤(1)的防火建材组合物搅拌;
(3)将步骤(2)的防火建材组合物倒入一模具;
(4)使步骤(3)的防火建材组合物硬化;
(5)使步骤(4)的防火建材组合物风干。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2)中,该防火建材组合物的搅拌是使用双螺旋搅拌机。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4)还包含:
将至少一T形柱体埋入该防火建材组合物;
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硬化;以及,
该步骤(5)还包含:
取出该T形柱体以产生至少一T形定位孔,以及移去该模具;
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风干。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还包含:
将该T形柱体以塑料膜包覆;
将该T形柱体埋入该防火建材组合物。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4)还包含:
(a’)将至少一内隔板埋入该防火建材组合物;
(b’)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硬化;以及,
该步骤(5)还包含:
(A’)取出该内隔板以产生图样,以及移去该模具;
(B’)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风干。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还包含:
(I’)将该内隔板以塑料膜包覆;
(II’)将该内隔板埋入该防火建材组合物。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4)还包含:
(a”)将一盖板覆盖该模具;
(b”)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硬化;以及,
该步骤(5)还包含:
(A”)移去该盖板及模具;
(B”)使该防火建材组合物风干。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还包含:
(I”)将该盖板以塑料膜包覆;
(II”)将该盖板覆盖该模具。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盖板覆盖该模具的一面设有立体图样。
所述的防火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盖板覆盖该模具的一面设有至少一内隔板,该内隔板以塑料膜包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日东,未经黄日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4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