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染料和多金属氧酸盐自组装的有机-无机复合膜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4600.8 | 申请日: | 200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曹荣;高水英;李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染料 金属 氧酸盐 组装 无机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染料和多金属氧酸盐自组装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和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得到快速地发展,这也就要求器件需要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等。然而单一物种组成制备的材料很难同时满足多种需要。而有机-无机复合膜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结合,使材料即具有有机物的柔性特征又具有无机物的刚性性能。目前,有机-无机复合膜由于其在工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有机染料分子由于具有共轭的结构体系,使其在非线性光学、全息摄影术、数据储存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潜在的技术应用。比如,有机染料由于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因而可以敏化具有大带宽的半导体材料,这就使它们在光能转换得到应用。还有我们使用的可录式光盘(CD-R),其记录层主要是有机染料薄膜做成的。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作为一类典型的无机金属氧簇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化学和物理上的性能,因而它在催化、医药和材料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它们的这些潜力应用需要其薄膜的制备。层层自组装法是构筑有机-无机复合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交替浸入到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溶液中。利用层层自组装法,以POMs作为无机阴离子,简单的链状有机物为阳离子,制备了一系列的POMs-有机自组装超分子薄膜。但是,据我们所知,目前人们对有机染料和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膜研究还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水溶性的有机染料都是具有芳香环带电的染料分子,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带有负电荷的大的无机簇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有机染料和多金属氧酸盐和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方法如下:首先,对石英玻璃片或玻碳电极进行清洗处理,用蒸馏水洗净,氮气吹干;然后将处理后的石英玻璃片或玻碳电极浸入到聚乙烯亚胺(PEI)溶液中阳离子化;再把经过阳离子化的基片交替浸入到多金属氧酸盐(POMs)的溶液和有机染料溶液中20min,每个沉浸步骤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氮气吹干,循环这个步骤,即可制得不同层数的有机染料-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膜。
本发明采用的多金属氧酸盐为XW12O40(X=B,Si,P)或过渡金属取代的[M4II(H2O)2(PW9O34)2]10-u(M=Co,Cu,Zn,Mn)。
本发明采用的三种阳离子有机染料为Bismarck brown Y(BBY),Azure A(AzA),Basic Blue 3(BB3)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制备的有机染料-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膜是首次合成的。这种复合膜即具有多金属氧酸盐丰富的电化学性能,又具有有机染料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化的复合型的薄膜;尤其是用有机染料作为有机阳离子,该复合膜有望在光学材料上得到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BW12/BBY)n多层有机-无机薄膜的制备
首先,对石英片进行清洗:将石英玻璃片置于98%H2SO4与30%H2O2(7∶3v/v)的混合液中于80℃下浸渍处理40min,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H2O∶H2O2∶NH3=5∶1∶1(v/v/v)的混合液中于80℃下浸渍处理20min,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氮气吹干,即得到成膜待用基片。
再将基片进行PEI阳离子化:将经过前述处理程序的基片浸入10mg/mL的聚乙烯亚胺PEI溶液中放置20min,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氮气吹干。
然后再把经过PEI阳离子化的基片,交替地浸入4.0×10-2M的BW12溶液和1.0×10-3M BBY溶液中,分别放置20min,每个沉浸步骤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氮气吹干;重复循环以上步骤即可制得所需的(BW12/BBY)n多层有机-无机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4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