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55903.5 | 申请日: | 200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秀;杨立群;叶立波;赵毅慧;李静;刘永兴;贺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5/02 | 分类号: | E05D5/02;E05D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014032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打开 装置 助力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车辆门、窗装置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是由扭杆、扭杆支承座、过渡套组成,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改变扭杆有效工作长度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过渡套,实现减小扭杆的实际扭转角,达到减小扭杆扭转切应力,提高扭杆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一种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当采用了助力机构,而助力机构中的助力件为扭杆弹簧时,在特定条件下,如果扭杆工作时扭转切应力大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时,可通过在扭杆与扭杆支承座之间增加过渡机构,改变扭杆实际扭转变形角,实现扭杆工作时扭转切应力小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提高扭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门、窗装置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
背景技术:
不论何种车辆,都存有可拆卸或一侧绕合叶旋转可打开的门或窗盖装置,有的装置根据使用中的维修、保养要求,需增设助力机构,到目前为此,车辆上常采用的助力机构有:有汽缸、液压缸、扭杆或弹簧等,由于扭杆弹簧的单位体积变形能大,所以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占空间小等优点,对于外形尺寸较大、重量较重门或窗盖装置,一般助力机构采用扭杆弹簧机构,当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和扭转变形角一定时,有时出现扭转切应力大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此时扭杆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会大大降低,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改变扭杆有效工作长度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过渡套,实现减小扭杆的实际扭转角,达到减小扭杆扭转切应力,提高扭杆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一种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门、窗盖打开装置助力机构,包括扭杆、扭杆支承座、过渡套,其特征在于:扭杆上装有过渡套,过渡套外圈上设有齿,扭杆支承座内设有齿,过渡套与扭杆支承座是齿配合,过渡套与扭杆支承座齿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角的间隙。
有益效果:
采用了助力机构,而助力机构中的助力件为扭杆弹簧时,在特定条件下,如果扭杆工作时扭转切应力大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时,可通过在扭杆与扭杆支承座之间增加过渡机构,改变扭杆实际扭转变形角,实现扭杆工作时扭转切应力小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提高扭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改变扭杆实际扭转角,微调扭杆直径,达到了扭杆扭转切应力小于材料许用剪切应力,扩展了扭杆的使用范围,实现了提高扭杆寿命和可靠性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1本发明是由扭杆1、扭杆支承座2、过渡套3组成,使用时,扭杆1连接部分不变,扭杆支承座2的孔加大并设有齿,过渡套3上设有齿,扭杆1上装有过渡套3,过渡套3与扭杆支承座2是齿配合,配合之间形成一个角的间隙。若该发明应用到某种车型动力室进气装置时,即在扭杆1的一端与扭杆支承座2之间增加一个过渡套3,过渡套3外圆表面上的齿与扭杆支承座2内表面上的齿进行配合,齿与齿之间有15°角的间隙,参见附图1,b=15°,该装置打开角度为大于90°而小于等于95°,而扭杆1安装角为大于75°而小于或等于80°,取80°进行计算,设自然开启角为25°,则扭杆1的扭转角为55°。通过扭杆1理论计算得:扭杆1直径为2.83cm。在人力作用使进气窗装置压到开启角为0°时,使原扭杆1剪切应力降至在材料许用剪切应力范围内,扭杆1使用可靠。通过采用过渡套3,设计合理的b角(见附图1),实现了顶盖装置在关闭过程中,顶盖装置重量力矩与扭杆扭转力矩平衡后,利用一个人重量(60kg左)能压下并关闭顶盖装置的目的。本发明在一侧扭杆1与扭杆支承座2增加过渡套3,利用过渡套3与扭杆支承座2之间的设计间隙,实现改变门或窗盖装置在开或关时扭杆受力的起始点,减小扭杆1在工作中的实际变形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5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金属复合材料内金属镶嵌式侧屏蔽连接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液混合机动平台